我的故乡在农村,远离市镇,农人辛勤劳作,自给自足。物资匮乏的年代,为让一家人吃下饭,农人想方设法在食物上搞花样。我童年时代的吃食,离开故乡后难觅踪迹。有些吃食现在也能做出来,只是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高粱糍粑
高粱糍粑我只吃过一次,是邻居老奶奶做的。刚出锅的高粱糍粑,通体深紫,泛油光,冒热气。我心急吃,张口就咬,烫!然忍不住满嘴软糯甜香,硬是吞了下去。
蒿子粑粑
蒿子是田埂边不起眼的野菜,叶子黄绿细长,捣烂后有芳香味。春暖花开时节,蒿子尚嫩,农人起早,采摘露水盈盈的蒿子。取嫩芽洗净,石臼捣碎,加糯米粉和井水混合,撒少许盐,手捏成厚饼。轻放入竹蒸笼,架在煮米饭的大锅中,饭熟时,蒿子粑粑也蒸好了。轻咬一口,咸糯弹牙,齿颊留香。
糖腌蛋
我们那的农人好红糖,红糖是礼尚往来之物。人困乏时喝一碗红糖水,立马精神抖擞。我小时候也爱喝,哪有小孩不喜甜呢?要是生病了,就有机会吃上一碗糖腌蛋。糖腌蛋做法简单,深得喜爱。锅中水煮沸,生鸡蛋趁势打入沸水中,盖上锅盖,数分钟后连汤带蛋捞出,撒上红糖就成。糖水橙红,白中透黄的鸡蛋甚是诱人。
炸圆子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炸圆子,象征团团圆圆。炸圆子有甜、咸两种口味。甜的是糯米粉混白糖,咸的则是半糯半面粉掺调好味的肉末。味有甜咸,做法却不论甜咸。混合好的糯米粉,在陶瓷面盆中和水搓圆,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冷却,即可食用。我喜食甜的炸圆子,甜的更软糯。
锅巴
农村做饭用灶火台,大铁锅。籼米淘净后入锅,加井水,没过一手掌厚度即可。盖上厚木锅盖,用武火煮一刻钟,后改文火闷半小时,待米香弥漫之时,大锅饭便做好了。盛饭时,奶奶会把饭扒到一边,铲出焦黄的锅巴,盖满我的饭碗。我最喜欢锅巴蘸菜汤,咸香脆爽,妙不可言。
绿豆糕
绿豆糕是过节送礼佳品,平时吃不上。绿豆糕色嫩黄,麻香醉人,形体不盈尺,可一口包之。然乃大油大甜之物,吃时最宜就一大碗温热白开水。我小时候一次能吃一盒,现在却只能吃两三个了,吃多了嫌腻。要说哪家绿豆糕最妙,首推柏兆记。
糯米圆子粥
小时早餐最喜糯米圆子粥,离开故乡,至今不曾吃到。清晨生火做粥,黑铁锅中井水煮沸,下几两淘净稻米,大火急攻,直至汤水沸腾。其后,以文火闷一小时。水乳交融之时,下随手搓好的糯米圆子,数分钟后圆子上浮,布满锅面,邃成。糯米圆子粥,粥滑圆润,清香四溢。就一碟碧绿腌豆角,最妙,加白糖调和,亦佳。
山芋粥
山芋是我们那农人的第二主粮。有红心、黄心、白心三种,煮粥宜用黄心山芋。淘净籼稻米入沸水,去皮大个黄心山芋对半切开,扔进锅中,水沸后再小火煮一小时,山芋粥便成了。青瓷碗中黄白相间,粥清香,芋甜腻,好快活。
桑葚
农村多山多溪流,春夏交接之际,常能在邻水山坡旁找到桑葚。小时候不认得桑葚,农人土话称之为“蛇果”,老人家说因其味美,毒蛇常爬,有毒,吃不得。但我嘴馋,逮到桑葚便摘下来吃,从来没中毒,就暗自庆幸毒蛇没有爬过我吃的“蛇果”。
腊肉炒大蒜
腊肉就是腌肉,农人过年前杀猪,用盐腌肉,因在腊月,故称腊肉。起早去菜地,随手拔几棵大蒜,回厨房洗净,大蒜叶青绿渐变,根茎则白璧无瑕。大缸中取腊肉,肥瘦相间为妙。腊肉用热水浸泡片刻,去其重盐。切薄片,红白交错。待锅热,下一勺香油,油热,丢碎蒜瓣和干红辣椒。出香后倒入腊肉煸炒,腊肉肥油析出后加大蒜,锅铲翻炒几下,顷刻起锅入盘。有腊肉炒大蒜,我可以多吃两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