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已经在多个国家出版了许多版本,说明了该书的受重视程度,也在某些方面证明了该书的实用性。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从人生的三个阶段来讲了7个习惯,分别如下:
依赖期→独立期的三个习惯(讲述的是个人成长为独立的过程):
习惯一:积极主动(通过自我天赋,不受环境等影响,做出忠实于自己的选择)
习惯二:以终为始(以终极目标为导向制定人生指南:使命宣言)
习惯三:要事第一(在使命宣言前提下,始终以重要事情为第一执行标准)
独立期→互赖期的三个习惯(讲述的是由独立的个人到团队合作):
习惯四:双赢思维(在与人合作时,强调共赢)
习惯五:知彼解己(在跟他人交流时,强调以理解他人为前提的移情聆听,达到有效沟通)
习惯六:统合综效(在跟合作方确定合作方案时,跳出双方的合约,寻求符合双方利益的适合方案)
第七个习惯则是一直贯穿其余习惯的:不断更新(永远保持学习心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
关于本书的实用性,通过全球读者及名企的重视及反馈,由此得出其是可以提高人们及团队的效能。还有我们可以把这些习惯带入到历史中,通过想象思考,来检验其有效性。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本书可以带给我们真正意义上独自的自我,还有具有双赢的合作关系。
当然对于这指导实践技能的书籍,其运用精髓就在于实践!
习惯一,积极主动,这个是人类有此以来,一直在推行的思想,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明阅读的对象要想有收获,那就是主动阅读。科学表明,带着疑问进行的主动阅读相对于无目的的被动阅读,其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主动阅读的人,在阅读后,不一定说是解决了自己的疑问,至少都可以得到该问题的有效或无效的一个解决思路。
而被动阅读者,在其阅读的过程中,也许感觉良好,但阅读后,绝大部分内容都丢失了,而且记得的内容也是碎片化的,无法搭建成可以内化的知识晶体。
书中强调的积极主动,不是我们的态度,而是在我们受到刺激(事件)与我们做出反应的期间,有一个由我们自由控制的缝隙。我们的积极主动就由这个缝隙决定。
书中举了很多人都听说过的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死亡集中营运用了该模式,帮助自己及狱友们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寻回了尊严,从而在死亡集中营活了下来。
下面我再举一个该模式共通的心理学ABC法则:
A activating event, 认为激发事件
B Beliefs, 信念,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观念
C Consequences, 结果,后果
对于同一个事件A,我们如果持有不同的B,得出完全不一样的C,而关键在于起决定作用的B是由我们来控制的,就像积极主动中的选择自由一样。
还有就是积极主动中提到的我们精力专注在影响圈而非关注圈。因为关注圈虽然很美好,却非我们能力范围内,既然无能为力,我们就要学会放弃。这也是书中提到的关于问题分类思想的精华。
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影响圈,这样我们的影响圈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变大,我们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也许是高效能人的隐藏习惯吧。
同时,关于精力关注问题,还可以扩散到要事第一的习惯三。书中的习惯如同一套完善的系统,相互独立、相互影响,协同作用。
习惯二,以终为始。这个终极意义,也许我们不能一下子就找到了。书中也讲了一个科学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不断更新的习惯七吧。我们可以就当前的状况定义我们的使命宣言,但它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我们的认知,不断动态完善。就像我们二十年前对手机的概念跟现在的手机概念一样,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使命宣言,个人有个体会就是要不怕Low,先行动,再不断改善,就可以拥有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使命了。若用完美的观念来看,一定要尽善尽美才定下来,那么也许这一辈子你都不会拥有一个可以指引你生活方向的使命宣言。
习惯三,要事第一。我们经常会感到忙得要命,过一段时间回头一看,却没有什么沉淀下来,这样的生活就是没有要事第一的思想。
人最宝贵的也许就是时间了,但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固定的24小时,谁也不多谁也不少。而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名利双收,而有些人为生活所迫,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你的时间到哪啦?我们都是有经历的人了,可以想想当初我们一起穿开裆裤的儿时伙伴们,现在的状况比较契合我们对于要事第一的重要性探讨。
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时间管理,而时间管理从之前的纯粹罗列事件,到现在的以要事为准。我们的所有事务的更新换代也是有科学性存在的,从这个侧面也能体现我们要事第一的重要性。
尤其对于现下的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我们,光刷朋友圈,我们就可以安安稳稳地一辈子也刷不完了。更何况还有微博,QQ空间、邮箱等等。
要事第一的习惯也是忙的解药。我们通常忙得不可开交,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把重要的事情在没有紧急状态下处理,导致到了紧急程度,我们就各处救火。扑了东边西边又起火。而我们如果坚持要事第一,那么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即使有,也就那么一两件,不致于我们分身无术。
通过以上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依赖他人状态进化到完全独立的状态。而现在的社会是分工合作的社会,即使我们拥有独立的能力,但个人的效率远远没有合作的效率高,为了达到高效能,我们还需要与他人协同合作,那么就需要以下的习惯了。
习惯四,双赢思维。在合作关系上,我们双方都是为了利益,所有我们要保证有良好的可以持续的合作,就一定要坚持双赢(目前成为多赢更合适)。
如果我们跟他人合作,自己却没能得到利益,那我们就不会再跟别人合作。由此可以知道,对方也是一样的。而合作关系的确定也是需要花极大成本来构建,所以,光成本利益方面考虑,我们都知道要在合作中坚持双赢思维。
习惯五,知彼解己。主要是在沟通层面,通过移情聆听,理解对面,从而促进对方坦诚交流,达到有效沟通。
人与人合作,始于沟通。如果不是有效沟通,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知彼解己方式的沟通就是一个从自身出发,为达成沟通而做出的重要“让步”,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只关心自己说的,而不管他人。
习惯六,统合综效。则是作用在合作双方进行合作方案决定层面。一般而言,我们跟他人合作,多多少少都会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较重,或者我们双方的利益不一致。那么,我们双方提供的合作方案都不一定适合对方。这种情况下,如果强硬执行,只会导致合作失败。而相互妥协,则影响双方利益。所以,我们应该跳出双方的方案,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找到可以使双方都满意的更适合方案。
以上三个就是互赖关系的团伙合作习惯。这三个习惯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因为要合作,我们就本着双赢思维,进行知彼解己沟通,签订统合综效的合作方案。
这三个习惯不但适用于工作方面,对于我们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有指导性意义的。
习惯七,不断更新。这是一个贯穿时间链、自然界的宝贵原则。也如我们对于交流方式的认识。就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本书一样,前前后后更新了很多个版本,即使仍然是那7个习惯。我们也一样,为了更好,要持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以上,为个人对《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认识,再强调使用方式,该书不建议看几次就下架,而是一直陪伴你左右,学以致用,把书中的习惯养成习惯,实践,在实践中与你一起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