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在对他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成人常常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如有些人总是遇上渣男,有些人到哪儿人际关系都有问题,有些人总感觉赚钱很难,还有一些人总是做什么都失败,有些人一直活在焦虑中….. 生命就是不断地“轮回”(强迫性重复),这种轮回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只是它们很隐蔽,属于潜意识不被看见。
这些生命体验的不断轮回,起源于婴幼儿时期我们与社会连接所得到的反馈,同一种反馈的不断重复,形成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及潜意识的某种信念,加之人都是自恋性的,我们一定会竭力证明自己是对的,如果童年时期的体验是缺乏爱,你会形成自己不值得被爱的信念,那么成人的你也很难得到爱,因为你要以此证明潜意识的正确性。
孩子与社会最早的连接来自于家庭,想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自信成功的人生,那么富养是必要的。这里的富养既有物质的富足也有精神的富足,这个“富”更是指丰富而美好的体验。
孩子体验到爱,那么他会拥有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信念,并不断自证这个信念。如果孩子体验到物质的丰足,他会认为这个世界的资源是丰富而非稀缺的,赚钱也是容易的,他的人生很少会有经济上的困扰。如果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会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说两个我身边的小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莱米,长得漂亮且能干,但是在物质上她总是感觉很匮乏,她认为自己找不到好工作,拿高薪水是很难的事,所以一方面索然无味地做着远远低于自己能力的工作,一方面又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我问她为什么不试试,她总说赚钱好难,我没有那个能力,但是她的能力只要不涉及到赚钱就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向我说过一些小时候的经历,每次莱米问家里要点小钱买点心仪的东西,父母要么说家里用钱的地方那么多,哪有钱给你买这些,要么找其他理由搪塞她,但是父母自己买起衣服打起牌来又很舍得。我猜想是不是童年从未被满足的体验形成了她不配得到金钱和物质的信念,因而她以后的人生都重复着这样的人生脚本?
我有一个表妹,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比较懵懂,对学习不在乎,总是班上倒数。她父母并没有因此指责过她,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只要是她想要看的书需要的学习工具父母一定都会买给她,进步一点点父母就会鼓励她肯定她。三年级开始,她的成绩从倒数到中等到全班第一,初中更是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现在她的成绩依然是第一。之所以有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因为她体验了成功的喜欢,她的信念是只要我用心我就能学好,因而在求学这条路上她一直在成功中轮回。
如果你得到了爱,你就会重复被爱
如果你学会了信任,你就会重复信任
如果你体验到了满足,你就会重复被满足
如果你得到的是痛苦,那么你会复制痛苦
如果你感受到敌意,你就会重复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