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篇》(5~16节)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夫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上篇讲了做学问的根本是做人,个人修养没问题后,若有机会齐家治国,一样要谨慎做事,言而有信,发布政令前要做充分的调查研讨,政策发布出来后就不要随意变动。花纳税人的钱不能大手大脚,爱惜人民的物力,如果有修路挖沟等公共事务需要人民出力的,也要安排在农闲的时候。
好,我们来总结下前面讲得做学问的几条关键点: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和朋友同事和睦相处,做事严谨,说话守信,对人友好,多亲近有道德学问的人向他们学习。假使这些都能做到了,有余力的情况下,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学学诗词写作啊,科学艺术啊等等的。
子夏说,我对夫子说的亲近有仁德的人这点特别有感触,我一见到这样的人就肃然起敬。他们能尽心竭力地侍奉父母,给人办事周到用心,和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这样的贤人即使大字不识一个,在做人这件事上也算是饱学之士。
夫子说,不管向谁学习,作为一个人,我们首先要自信自重,不然学得东西就不牢靠,用得时候发挥不出来。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错了,就要勇于改正。
曾子补充解释说,做事之前,想想我们的初心,想想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然后再决定做不做如何做,如果大家都能这样三思而行,社会的风气就会越来越醇厚了。
子禽听曾子说什么民德归厚,想到夫子周游列国的事,悄悄问优等生子贡:嗨,我有个疑问哈,咱们孔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就打听人家的国家大事,你说他是想参政呢还是想议政呢?子贡微微一笑,说:老师的境界高着呢,就算是有官做了,那也是靠温良恭俭让这样的品质吸引诸侯给他职位,老师参政是为了让这个国家更好,和其他只想做官的人是不一样的。
夫子说,我再详细解释下孝的意思,不管有没有父母尊长的监督,他们教导给我们的道理,只要是正确的有益的,都得秉承下去。
有子解释说,不论在家在外,都有很多礼节需要遵守,礼节的作用是为了社会的正常运转,人们的和谐相处,但它不是死的一成不变哦。祖宗传下来的礼仪有很多也很细,当然也很有用,因为它们都反映了礼的精神。但是呢,我们在实际遵守的时候也是一切为着和谐考虑,不能太过拘泥,也不能矫枉过正。
有子又说,礼仪的内涵比较广,我们记住三个核心点就行。1,守信用。2,保持敬畏心。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夫子说,做学问嘛,还是要生存的,不过呢这不是人生的全部追求,吃的有粗茶淡饭就行,住的能遮风挡雨即可,不要太奢侈。学习时,能在做事不拖延,谨言慎行,多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修证自己的言行,这就是一个合格的好学者了。
子贡心想,老师总让我们学习的时候粗茶淡饭,万一哪天时来运转发了发财总不能也这么亏待自己吧,于是问孔夫子说:老师啊,我在贫穷的时候不谄媚,富裕之后不骄纵可以不?
孔夫子说:还行吧,不过我觉得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这样更好。
子贡听了,心想,果然还是老师的境界高,我以为我刚才那样的做法已经算是极致了呢,没想到还是有改进的地方。
子贡不愧是个优等生,立即想到《诗经》上的一句话,说:老师啊,《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不是说明了做学问应有的态度?
夫子赞叹道:非常对!看来你读《诗经》已经入门了,都能举一反三了。
夫子最后总结说:关于什么是做学问,如何做,今天我们就算讲完了。其实啊,归根到底,还是知人。一个人啊,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最怕自己不了解别人。不了解别人,相互理解,尊重,友好就都谈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