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中曾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人通过自己的意识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这普遍被认为是“怀疑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在“齐物论”和“庄周梦蝶”中所阐述的对万物的齐一的观点和笛卡尔的观点有很多相通之处。
“齐物论”是庄子比较经典的一种哲学思想,也是《庄子》一书中一篇文章的名字。关于“齐物论”的解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解释为“齐物”之论,一种解释为“齐”之“物论”。按照前一种理解,“齐物论”讲的是对万物的齐一;而按照后一种理解,“齐物论”讲的就是对于各种看待事物之观点的齐一。其实这两种理解也是有着相通的一面的,虽然前一种说法的重点是齐“物”,而后一种说法的重点是齐“论”,但是这种“论”也是“物之论”,可以说是间接地齐“物”。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吾丧我”这一著名的表述,“吾丧我”,说的就是自己忘掉了自己,准确地讲,是自己的心神忘却了自己的形体,这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物我皆忘的精神状态,也就是一种齐一的超然境界。
庄子说:“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意思是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因此圣人总把自己寄托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之中。这就是对“吾丧我”的一种讲解。庄子在讲述自己梦蝶的故事时,说道:“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物化,也就是物我之间的交合变化,因为这种变化,而万物之间浑然为一。众人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人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然而一不为纷杂错异所困扰,万物全都是这样,而且因为这个缘故相互蕴积于浑朴而又精纯的状态之中。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段话讲述的意思是:过去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飞舞着的蝴蝶,自己感到非常快乐,悠然得意,而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惊惶不定之间却发现自己是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是物与我的交合与变化。《齐物论》是庄子阐述齐物思想的名篇,所谓“齐物”者,说的是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看起来是千差万别的,然而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是相对而同一的。“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关于齐物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和典故论述,这种观点认为人不能够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万物亦真亦幻,相对而互化。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在庄子看来,这些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之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既相为分离而又互为交合的。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净而为”。即便放在今天,能真正理解庄子哲学内涵的人也甚少。明朝大文学家徐渭曾这样说过: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声名不传,此中有高士。庄子的论述不仅奠定了“老庄哲学”在中国的地位,也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无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