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不二
久闻《追寻生命的意义》的大名,却迟迟不肯找来看,总是认为这是一本十分枯燥的心理学书籍,可当我真正去阅读的时候,却被深深地撼动了!
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沉重故事里的主人公。
二战之初,纳粹种族灭绝运动席卷整个欧洲,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被关进被称为“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但是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成为了《圣经》里“幸免于难的人”。
维克多.弗兰克尔并不是一个有权有势、名扬四海的大人物,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心理学博士,这本书就是以这个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描述了在极其恶劣的集中营条件下,普通人艰难的生存斗争。
全书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生命没有不能承受的重量,你只是没有找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
1.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全书之中多次提到尼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句话,这句话也是对于弗兰克尔博士“追寻生命的意义”的完美解释。
被关进集中营的有老人、孩子、妇女,也有青壮年,常常有很多人死去,但是大多数时候导致他们死亡的并不是年龄的大小的区别、疾病的强度等外在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是每个人心中的求生信念。
弗兰克尔博士发现,那些能够活下来的人都是心中还有对未来有着信念的一些人,他们有的是坚持认为父母孩子还活着的信念、有的是坚信战争总会结束,而他要努力活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的信念。
而那些对生活没有信念,缺乏对未来的渴望和不知道为何而活的人,总是在灾难来临时,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是弱者,最终悲哀的死去。
2.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金刚经》里讲无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出世之人讲无常,入世之人讲苦难。生而为人,已是不易。但是淡然如水、云淡风轻的生活却不是生命本真的含义,苦难本身无意义,生命的意义就是为苦难赋予意义。
世人追求安逸,追求“八风不动心,宁静无烦恼,无忧无污染”的生活状态,但不知道这种状态是要走在人生边上时才会展现出来的。
3.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在书中,弗兰克尔博士提到:在苦难中,一个人仍然可以保持勇敢、自私,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
其实,人都生活在两个环境当中,一个是外在环境,一个是内在环境。
外在环境充满变数,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力量,它通过物质上的增多或者减少,给人的内在生存环境带来考验,最后可能直接导致一个人的生和死。
内在环境会很大程度上的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但是不会被外在环境带来的变化所控制,一刹那会有千千万万个意念幻灭,内外环境的存在就是给人留着选择如何生的自由。它是支撑人生存的最主要的条件。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被苦难中剥夺一切,但是它唯一不能剥夺的是我们自主选择应对苦难的自由。
生活充满变数,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是当这些不确定事情来临时我们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4.生命没有不可承受之重
在集中营里,老弱病残会被残忍的直接送进毒气室和焚烧炉。
为了争取自由和生存而斗争,人与人间失去信任,毫不考虑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暴击、偷窃每天都会发生。
囚徒每天食不果腹还要去被迫完成高强度的工作,视人命如草芥,没有人可以确定下一秒是否还会活着。
这就是弗兰克尔博士眼下真实的集中营生活,那不是为了生活,也不是为了生存,是要努力活着。
幸存者说:我们不喜欢谈论我们的过去,所有的解释都是多余的,对于那种没有经历这些的人来说,他们不会理解我们过去的感受,也不会理解我们现在的感觉。
幸存者说:真好,又多活了一天。
弗兰克尔博士说:我不忍心叫醒一个做噩梦的人,因为现实此噩梦还要可怕。
整个二战期间到底有多少犹太人被杀,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我们要为死者默哀,但我更想为生者喝彩!
我们可能一生都不会经历二战期间犹太人的苦难,我们也不会经受比他们还要痛苦的磨难。他们尚能追寻生命的意义,顽强的活下来,我们的苦难又算的了什么。
生命中没有我们所不能承受的重量,所谓的重量也只是我们自身强加的。
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选择权一开始你就有。
6.怎么追寻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博士给出我们三个方法:
1.工作(做有意义的事)
2.爱(关爱他人)
3.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