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一个周四傍晚,邀请情商学习社的几个伙伴共进晚餐,说好了我请客。
聚餐地点选在办公楼隔壁的一家川菜馆,蜀家肴,二楼一个隔断的小包厢,五个人坐很宽敞。工作已完成,大家都很放松。
点菜按照每个人选一个菜的方式。轮到我的时候,我叫了一个葱姜蛏子,价格49元,小贵。
晚上大家吃得并不多,以茶代酒,闲聊八卦,若是换上古装,活脱脱可以当任何金庸剧中的群众演员。
葱姜蛏子上来的时候,貌相一般,要是像下图中多加点红绿灯椒丝就更好。蛏子肉还算新鲜,泥沙已去净,吃的时候先要用手指轻轻撕掉蛏肉的黑边,然后一整个放到嘴里咀嚼,鲜嫩肥美的味道顿时充斥整个口腔...... 一个川菜馆能把蛏子做成这样,我可以点个小赞。
结账的时候,坐我左侧的王老师瞄了瞄账单,对我说:“这个葱姜蛏子太不划算,你看二十来个蛏子就要这个价格,差不多够点上一个牛肉羊肉的硬菜了。”
我接过话来,看着眼前一盘的蛏子壳,平静地说:“王老师,我点这个菜是因为我很想吃,为了满足我现在想吃的愿望,我愿意付出多一点的价格,我喜欢!”
王老师没有吭声,他看起来有点惊讶,可能还有点小尴尬。我淡淡地笑了,觉得自己做得很令狐冲。生活中何必需要那么多的算计,做点小任性的事、对自己好点,不正是活在当下的注解吗?
按说这事情就过去了,我那一时的显摆也无需再多费笔墨。之所以要写,是因为自己是做情商推广工作的,感觉自己在那一刻没有展现同理心,所以影响了双方的人际交往关系。
所谓同理心,主旨是去觉察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作出恰当的回应。想法、感受和行动,三者合一,才是完整的同理心展现。
比如,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是王老师请客,我会怎么看待这个49元一盘的葱姜蛏子呢?我想我也会认同这个菜性价比偏低。所以当王老师说那句话的时候,他的感受可能真是觉得心疼、同时期待我对他观点的认同。如果我能够觉察到他的这些想法和感受,我的回应还会是原来那样吗?
同理心回应的正确打开方式可能是这样的:“是啊,王老师,我也觉得这个菜有点贵呢。换作以往,我不大会点这个菜,不过今天不一样......"
为什么今天不一样呢?接下去我就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好让王老师能够在我的位置上来感同身受了。我会说:“其实,我点蛏子是因为我老家就在宁波,我从小吃惯了蛏子,只是到上海后吃得少了,今天特别想吃。与其说是吃蛏子,还不如说是我在品尝自己对老家的一份思念吧。”
这样回应,我想王老师就不会感到尴尬了,他的情绪得到了照顾,而且他也会因为感染到我的情绪,对我的想法产生更好的理解。 这样的人际交往就变得更加健康。
以上仅是我自己的一个回应示范,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好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无需每次都要追求完美,只要我们有思考、有觉察、有进步,就足矣。
你发现了吗,在每个生活的点滴,每个对话的瞬间,每个行动的刹那,都有情绪的存在?
觉察对方的想法、情绪,这个小小的动作,能够帮助我们作出更好的回应选择;久而久之,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感谢这一盘家乡菜:葱姜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