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诗书》这本书是吸引我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养成了每天读古诗词,诗经的习惯。
随着对诗词的深入触及,我渐次感觉到,读诗的感受跟阅读再多美文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诗歌的情感表达有直白的,有含蓄的,还有隐喻的。
奇妙的是,它再直白,再含蓄,你竟都能从中嗅到相反的意境。
比如它想表达的直白,它就偏偏让你去含蓄中寻。
它想表达的快乐,偏偏以哀衬乐。
古人真调皮,常常让读者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
一首诗,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就可以包罗万象。
不像现代文,用力一点又过了。蜻蜓点水的话,又会流于隔靴挠痒。
所以,要爱上古诗词,它值得。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首诗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首。
《枕上诗书》的作者徐若央如是说。
这一点,我是很能跟作者共情的。
01
《枕上诗书》这本书,囊括的大致是唐诗宋词,题材都是爱情故事。
作者以一首诗为主调,围绕这首诗介绍其故事背景,非常通俗易懂。
娓娓道来的过程中,还有对别的诗歌的引用,延伸。
读了一首诗,就相当于读了好几首诗,甚是快哉。
《枕上诗书》说: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我们早已忘了自己最初的样子。
不妨静下来,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
一首诗,一段情,一生梦。
02
我目前在读的是李白和杜甫的诗,一个诗仙,一个诗圣。
我觉得读他们的诗,很关键的准备工作就是要先去了解他们的生平。
在知道他们的履历,特别是他们人生中的标志性事件后,你才能更好地去体悟他们当时写诗的心境。
自然而然地,你就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写?原来也只有这样写,才能抒发诗人在那个当下的心境。原来抒发该等心境,还可以这样写,真绝!
例如李白在皇宫内做供奉翰林时,虽然已身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但他依然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李白毕生的志愿就是辅助君主治理国家,但皇帝同他之间除了文学再不言它。
在如此苦闷的境遇之下,李白一边喝着酒,一边吟诵出了这首千古绝唱《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更早前在吟诵这首诗时,仅是单纯地觉得李白是借此诗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
在了解了这首诗的背景之后,才知道李白抒发的何止孤单,还有怀才不遇,壮志未泯,但又无可奈何,唯有寄情于酒水,跳舞,耍剑。
更关键,也是在那时,李白已经生发了想离开皇宫,四处云游的想法。
对于这首诗,只有领悟到这几层意思,才算是跨越了千年,感受了李白的感受。
否则,再怎么千般感慨,终归是太轻了。
03
李白有一个好朋友是杜甫,杜甫的诗歌才情也极其高超。
李白偏理性,放浪形骸;杜甫偏感性,重情重物。
在听闻李白遭遇流放夜郎那段时间,身在远方的他忧心万千,思念成梦。
梦醒之时,提笔写下了这两首《梦李白》,尤其可见杜甫对李白这个友人的情深意切。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
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
可谓妙哉妙哉。
所以说,如果没有清楚了解其中背景,是很难去更准确体会诗人的情怀的。
不过这里有个有趣的点是,当杜甫还在为李白流放而各种忧虑之时,李白在路上被下敕解除流放了。
李白这时候的心情啊,那可真就像坐过山车那般。
狂喜之下,李白即刻又作了一首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日还,过万重山,这些夸张修辞将李白当时喜不自胜的心境描绘得活灵活现。
说真的,要我现在再来表达悲喜转换的话,我一定选《早发白帝城》。
04
《枕上诗书》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千百年前,曾有人和你有着相似的心境。
总有那么一首诗会触动你的内心,带给你似曾相识的感动。
我想,这就是读诗最深重的意义所在。
记得有人说过:
熟读诗经,你就会说话了。
我想做个会说话的人。
你呢?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