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抖音的人,在这里指一个群体。关于这个群体,我想从一个渐行渐远的朋友说起。
且称这个女孩儿H。H是我的初中同学、两年室友、最后一任初中同桌。她是个非常简单的人。
简单的人也有分类。心思简单而有头脑的人,不害别人,同时懂得保护自己,或许会经历曲折,最终会在繁杂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安然天地。头脑简单而心思复杂的人,参见宫斗剧中早早杀青且不得好死的众嫔妃。
H是另一种,她有简单的心思,同时拥有简单的头脑。更加,她有过于开朗的性格。这一切在她身上产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H心思简单没有害人之心,过于开朗的个性使得没人想要害她,简单的头脑想到的事情和产生的话语自然简单,同班人都能听懂。
H有不错的人缘。女生们当她是说笑玩乐谈论八卦明星的好人选。男生们像逗一个孩子一样与她开玩笑,没有对头脑利落的女孩那样的尊重,也不存在越界。
几年过去,在我的分类中她独独占有一种。就像银杏独占一科。我再没见过与她相似的人。
对她印象深刻有我自身原因。我天生内向少言,初中时成绩好,年级数一数二,学习认真努力。同学们多将我看作“学霸”一类一丝不苟难以接近的人。H却表现地很想与我亲密。主动与我交流,同桌时期与我开玩笑,找我问题目。周围的同学都看得出,H对我格外主动。
宿舍夜谈时大家谈起过这件事,H谈起想与我交好的原因,说“我觉得×××(我的名字)很神秘。”
这句话我记到现在,还要记许多许多年。
毕业后,我保持联系的初中同学只有两个,H是其中之一。我和H在不同的高中,都住校。几乎每次回家,她都从QQ上找我聊天,日常琐事、说说笑笑,晃眼就是一晚。每逢小长假,总有一天我们约着一起出门。她是我假期的一部分。
去大学后一切就变了。为什么会变?怎么变的?我问过自己,也仔细想过,可我想不出答案。
我只知道,不见面的日子,从社交软件的动态里,我已明白H与我在渐行渐远。
简单的头脑没有赐予H太好的学校。她留在省内,在济南一所专科院校就读。我去了江苏的一所211。
一年大学生活,我逐渐变得冷静淡然,很少出现在QQ空间朋友圈,对很多事物变得不在乎,随意许多,内心轻松许多,更加喜欢读书,还喜欢上了独自旅行。
如果说我的动态偏向文艺青年一类,H的动态则属于八卦吐槽一类。
有时几张截图,或来自某部热播剧,或来自抖音,或来自某个直播平台,配上几句感叹吐槽。有时几张自拍,配上对同伴的调侃,用语粗俗。有时对身边某人某事的吐槽,偶尔可以见到随激愤的心情流露的脏话。
我试着联系H。不冷不热,言不达意,我遂放弃。
暑假前不久,我发了一条朋友圈,H打电话给我,说好久没联系了,找我说话。我试着像从前那样轻松愉快地与她交谈,效果似乎不错,我们说好暑假一起出去玩,去省外。
暑假H果真联系我,谈起旅游的事。
两人商议许久,定下时间地点,立时买了火车票。订住的地方,我提议太空舱。
H第一次去远处自由行,担心自己的安全,说明一人一舱后,她建议我们两人住一个舱。我向她讲解太空舱构造,告诉她两人一个舱行不通,如果想一个房间可以订其他类型住处。H一定要两人一舱,挤些没关系,不要其他住宿。我说,不是挤的问题。
如此,交涉许久。我有些烦躁。好在,最后住宿定下了。
出发前一晚,为方便第二天赶火车,我在H家住下。两人一张床。晚上商量行程,H说想去水上乐园。
查了许多,无奈所有水上乐园都与当晚入住的民宿相隔几小时车程,加入其他计划后时间无法调节。我劝她放弃,她不肯,再次查资料交谈很久,最终放弃行程。
关灯后,H调低亮度玩手机,我因眼睛问题不能这样做,和她有一搭没一搭聊天。
中途,H问我:“你玩抖音么?”
我答:“不玩。”
H说:“你怎么这么土啊。”
这句话,我记了很长时间。
一直以来,我依仗着自己和H曾经那样亲密的关系,告诉自己她和我想避开的那些人不一样,因为我们是朋友,我和那些人是不能成为朋友的。即使我明白环境对一个人有脱胎换骨的作用,更何况H的性格里本就有成为那些人中一员的潜质,我依然抱有几丝希冀,希望她可以成为例外,就像她于我初中时那样。
“你怎么这么土啊。”
一切伏笔线索全在我眼前铺展开来。H简单的头脑、嘈杂的社交动态、言不达意、环境差异、行程差异。
这句话是响亮的一巴掌,将我拉出希望的大雾,认清现实。
我心里明白我和H早已陌路,只是曾经的友谊造成假象,阻止我承认。
从此H在我心中不再独特,她多了一个分类,即“喜欢抖音的人”。这就是我最初说的那个群体。
想来自己很幸运,在大学里遇到很多人,他们与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甚至可以说天壤地别。其中有些人与H一样享受信息时代的喧嚣,玩抖音、聊八卦,做一些我无论如何都不想做的事,可我与他们依然可以很舒服地相处,因为我们都不对彼此的生活方式做评价。
我不化妆,不玩抖音,喜欢读书,他们不说我“土”,看到打折的书却会来告诉我。他们不读很多书,不频繁思考,喜欢谈论明星,我不说他们这样不对,而是看到他们爱豆的消息赶紧告诉他们。
我想,我将H的话记得这样深,和大学里的经历有关。
我习惯了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面对这样的指摘,难免不适。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是包容的。我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我尊重所有与我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有些我避之不及,同样,我希望别人尊重我的生活方式,即使不喜欢,也不做恶性评价。
这不是圆滑,而是一个人的修养和起码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