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春天万物晴朗,到处充满着生机。熬过了寒冬终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自然规律。可是对于我的父亲来说,那个年纪的他始终记得那个冬日发生的事情,久久不能忘怀。
老家的旧房子尘封了太多往事,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里面的陈设已不是原貌,父亲从小在这片天地长大,院子里的水龙头早已锈迹斑斑,木制的小板凳上蒙着厚原的灰尘,父亲带我去他幼时的房间,用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扇门费了不少力气。父亲是老大,在他九岁那年爷爷去世,缺乏父爱的他在学校里一直独来独往,郁郁寡欢。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奶奶一人身上,也不得不努力维持生计去县城做生意。于是父亲被母亲忽略,他曾对我说:“在我的成长经历缺失了家庭关爱,可是我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像我一样。”
整顿好东西后,父亲提仪去后山一看那片田野。我拿起两个草帽,带上水壶跟着他出发了,父亲是小时候出了名的顽皮大王,夏天在河边前游泳,爬树或者在田野捉迷藏。春天的风吹拂在身上很舒服。他骨子里的那种忧郁是我从来没有感同身受的,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早已汹涌澎湃。
高中老师曾在班里谈论过这样的一个话题,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起初听见这段话只觉得瞬间被戳中泪点。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很幸运有这样的父亲,在我这个年纪的他已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寒风刺骨的冬日夜晚他曾痛哭,也曾不理解亲人死亡究竟是什么体验。他只记得下着鹅毛大雪 沿着回家的那条路去面临人生的生死大事。冬去春来,四季往复。父亲深藏于心,无法释怀,失去的感觉就像是坏掉的木制小板凳,可是不会有人再让它修复到原样,所谓睹物思人,莫过如此。父亲送我上火车时帮我把包放在上面,一边嘱咐我路上小心 ,在学校吃三餐以及安全事项。
我想到年少时期所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只记得文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少年时期的我们对于父亲的爱总是不善于表达的,教我这篇课文的班主任在讲述时不禁感叹,自己也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
火车缓缓行驶,站台上的父亲的身影被夕阳拉的很长,同时靠在车窗上的我也感觉彼此的距离却很近。此时无声胜有声,父爱总是沉默寡言,此时我懂得成年人在适当的场合,总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看着表面云淡风轻的父亲对我招手,我微笑回应了他,转身就泪流满面。
那是我第一次认真的与他告别,不知何时父亲已经苍老了许多。在夕阳的照射下,他的身影在我心中变得高大,神圣不可侵犯,更多的是敬佩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