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作为数据分析的目标与对象无时无刻不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用数据说话或是数据为王的准则被人们时时刻刻地挂在嘴边,那么数字、数据与数学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数字的起源
从我们的祖先发明结绳计数以来,数字和文字、自然语言就一起作为信息的载体融入生活之中了。数字让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认识不仅停留在“多”或是“少”,“够”或是“不够”这一简单的逻辑判定上,而是让人们开始有了量化的认识。
在数字还未出现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类的生存活动主要停留在觅食中,努力生存下去,“是否”有充足的实物以及“是否”有安全的庇护这些“True or False”的逻辑判断几乎是日常生活的全部内容,人们不需要数字。就好像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前不会思考“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原始人类在生存渴望的驱动下面临的问题只是是否有食物?是否有住所?是否存在危险?……
然而随着旧石器时代的到来,祖先开始使用工具来狩猎、种植、生产,这些生产条件的改善使得原始人类的猎物出现了剩余,原先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逐渐淡出视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对剩余财产进行储存与分配,数字在这个时候也就应运而生了。数字给了财产以量化的准则和分配的标准,每个人应该分配到多少就有了标准,仓库存储剩余就有了准则,以这样的形式,数字作为承载财产的量化信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数字作为一种符号,现存的在使用的就有好多种,诸如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中文数字等不同的表现方式,也有诸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不同的计量方式。但是不管以怎样的形式,数字都是一种符号,如果抛去数字所承载的信息它只能算是一种工具。只有当数字承载着计量财产信息,计算着天文历法、农忙耕种,估算着投入与产出的比重时,数字才具有价值。
数字不仅是一种符号,数字是一种规范的符号。在我们对数字制定诸如加减乘除这样的数学规则之前数字像文字一样是独立的符号。如果我们用1、2、3、4对应吃、穿、住、行,当我们饿了我们就说“1”——饭,当我们冷了我们就需要“2”——穿,当我们需要睡觉就说“3”——住,当我们要走路就说“4”。
这个时候数字作为一种符号与其他符号相比是不具有特殊性的,但是当我们用数字来量化多少时就把数字赋予了单调性,这里的单调性指的是
1<2<3<4<5<6<7……
但是我们不能说
吃>穿>住>行
吃、穿、住、行这样几个符号就不具有单调性。同时我们再赋予数字以加法和减法
1+2=3
4-1=3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量化符号不再是静态的表示多与少,它还能表示动态的变化。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少了,少了多少呢?这就是一个减法的过程,数字对这样一个过程进行了量化和描述,数字的意义就更加丰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