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问问题,一方面是懒,而另一方面是他们喜欢听答案。
以前读书时候,老师经常说,喜欢问问题的学生成绩不会太差。那时候我手捧着十万个为什么想趁下课时候去找校长切磋下,然后被保安拦住了。
似乎有一条经验主义教我们,你什么时候学会提问,意味着你什么时候学会作答。
就好像,你什么时候学会做饭,意味着你什么时候学会吃饭一样。
我们如此急迫地提出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如此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答案。
付出是否有回报?
胸大的人是不是没脑袋?
智商高的人是不是死得早?
我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答案是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这样。
每张试卷,每道题,都有参考答案,即使是写作文,都可以打分,从来没有人怀疑过问题和答案并不是一个必然的配对。
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去做的是翻看参考书,或者求问别人,但当我们走向社会时候却发现,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参考答案。
有人明知故问,想听的只是一个自己希望听到的答案。
有人装糊涂,是因为不愿意承认心里面的那个答案。
有人问什么是浪漫?
情圣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然后大家都交够了社保,每天都领着退休金。
路飞说:浪漫就是在海上最自由的人。
埃及人说,被人钉上十字架不是浪漫,自己走上十字架才是浪漫。
有人问莎士比亚,我与丈夫青梅竹马,是不是意味着他今后不会再爱上任何人?
莎士比亚说:爱情没有先来后到,只有不被爱的才是第三者。
有人问“我爱你,但是我不再喜欢你”是什么意思?
有人答: “如果你即将死去,我会用命来换你活下去;但是如果你过得很好,我就再也不想见到你。”
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回答问题本身,往往也能延伸出更多的意义。
如果你找不到答案,可能你需要的不是穷求一个答案,而是换一个问题。
我问医生,憋不住的屁最后跑哪里了?
医生笑笑说放屁不是一种病,别担心。
我问老爸,药这么多副作用,能不能不吃?
老爸说,如果一种药,他的副作用大于它本身的作用,它是不会被研究出来的。
同理,一个问题,如果它的答案本身没有比问题更富有价值,它是不应该被问出来。
我问海子,什么是生存?
海子说,生存无需洞察,大地自己呈现,用幸福也用痛苦。
我习惯了周而复始地去问问题,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有人问我,什么是侥幸?
我说我不知道。
然后他又问,那什么是人生?
我说我不知道。
但其实我都知道。
“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