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一直无法平静。其实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早已不是个案。
这次说的是上海一个老人吴爹爹临终前,在医院立下遗嘱,把他的遗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80万元全部留给自己的保姆陈女士,只给女儿吴某一元。
老人的理由是,三个月里女儿只来看过自己两次,每次都是说上两句话就匆匆走了。
而陈女士是女儿请来照顾父亲的保姆,到家只有三个月时间。
这个报道一出,网友炸锅了,争议满天飞。
很多人说,以前只知道“防火防盗防闺蜜”,看来以后还要加一条“防保姆”。
舆论马上分成两大阵营。
第一大阵营是谴责老人,为女儿打抱不平的。
“老人是老糊涂了,保姆还是女儿请的来”
“吃了什么迷魂药,50年的父女情比不过三个月的保姆?”
“坚决不同意,不能这样便宜了外人”
另一部分网友赞同:“遗产是老人的,他愿意给谁是他的自由”
这个观点一出来又被狂怼:
“果然站着说话不腰疼,合着不是你家老人吧?”
“谁能云淡风轻我都不信,那可是上海的房产,上海的”
吴爹爹说,女儿还小的时候,和妻子离婚了,当时他放弃了财产,只要了女儿。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女儿带大,结婚成家后,女儿和自己联系越来越少。
“从一周一个电话,到一个月一个电话,到三个月一个电话;从半个月来看我一次,到一个月来一次,到三个月来一次,后来半年也未必能再见一次了。”
他说,从女儿家到自己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算一算,老人80多,女儿最少也有50多岁了,有家有孩子甚至有孙子要照顾,虽然说所有的理由都不是不去看望陪伴老人的理由。
具体情况我们都不了解,可是现实就是现实,也许就是分身无术呢?这就陷入两难。
网友lee说:我女儿在银行工作,别说休息了,整天加班加点,我们自己有不舒服的地方,根本别想让她请假陪。我理解孩子工作忙,我只能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吧。等我们老了去好点的养老院,他们有时间来看看,毕竟她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网友孩童之时说:仿佛看到了一个老父亲临终之前的难过与绝望。父母的一生,都与儿女羁绊,然而儿女成家立业之后,却注定与父母渐渐远离。。。
一方面是父母渴望陪伴,渴望关爱,一方面是无能为力,无法兼顾。
02
说到底,遗产留给保姆的背后,是老人对关爱的渴求,是心理情感的需要。
以前早起送女儿上学,要经过一个广场,经常看见很多老人聚集一起去听健康讲座。吃的用的,外敷的,各种产品五花八门。价钱从几十几百到几千,甚至上万都有。
前几天就听朋友梅说,她老父亲悄悄买回三万多块钱的保健品放家里,也没吃多少,就是买回来囤着。
怕她知道了不同意,偷偷藏起来。
她肯定不同意,说了好多次都没用,老父亲照样买。好不容易忍住了一段时间,只要去一次推荐现场,又买一堆回来。
直到有一次她过去体验了一把才发现原委。
每一个健康顾问都对老人和颜悦色,言语温柔。叔叔阿姨叫得甜蜜蜜,每个老人都有档案,来过几次,有什么问题,甚至孩子在不在身边,做什么工作都有记载。
然后开始检查,用听诊器听一听,血压计量一量,有没有用再说,关心重视的程度有啊,检查完了,还拉着手询问最近的饮食起居,及时肯定,夸奖鼓励。
梅说,有的产品根本用不上,一看就是套路,精明了一辈子的老人,怎么就看不穿?
他们不是看不穿,他们是太需要把自己当成中心的感觉,放在眼里记在心里,言语温柔时时关爱。
谁给我这些,我就付钱。哪怕明知道没啥用,哪怕自己平时极其节俭,钱能换回来关心换回来在意,都可以给。
是不是和把遗产留给保姆的老人很像?
03
现实版的“苏大强”,他那么作,不过也是想要被看见。
瑞瑞老父亲中风了,已经是第二次,彻底偏瘫了,生活不能自理。
没办法,她和姐姐两个人工作都忙,只好给请了护工。父亲口齿不清,脾气不小,这才一个月已经换了三个护工。
他看不惯别人,别人也受不了他。
其实一年前瑞瑞父亲中过一次风,轻微的,医生说发现及时加强锻炼,就会康复得不错。
母亲去世的早,以前父亲一个人住,病了以后,姐妹两个轮换把父亲接到家里,督促他锻炼。
老了的父亲和不想做作业的孩子一样,她们在家的时候,装模作样练一练,她们一不在家就葛优躺。
说话狠了点,就开始哭,看着白发苍苍的父亲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瑞瑞说,开始还觉得好笑,慢慢觉得悲伤。
这次彻底瘫了,父亲更是退行到婴儿状态,动不动就哭,动不动就发脾气。晚上非要女儿按摩才能睡,谁按都不行,一晚上不按就呼天喊地呜呜啦啦说疼。
瑞瑞说:“我爸就是故意的,别人偏瘫也没见这样。
经济压力,精力付出,对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家属是旷日持久的考验。
这时候再要情感安抚,时时关照,有时候不能不说是奢望。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也是事实。
04
每个人都一样,都需要被看见。普通老人如此,明星也不例外。
徐锦江,大家熟悉吧?看见他是不是就想起了《鹿鼎记》里的鳌拜,《倚天屠龙记》里的金毛狮王谢逊,《仙剑奇侠传》里的拜月教主,《小鱼儿与花无缺》里的恶通天。
在芒果台自制的《一路成年》,代际成长青春励志真人秀里,再见到他时,这样的一番话让人记忆深刻;
在给儿子的夺命连环CALL后,徐锦江表示道:
“我其实是故意地烦,我想他去多点关心我,多点陪伴我。
其实我内心很孤独,我怕面对镜头,菲哥(他儿子)比我好。”
演过那么多恶人的粗犷大汉,竟然有那么多内心戏。
看来没人是不缺爱的,从普通人到明星,都渴望被看见,特别是被自己的孩子看见。
05
以前的家庭模式是4+2+1,一对夫妇要养4个老人,一个孩子。随着国家生育政策逐渐放开,以后会出现二胎、三胎,那就会变成上面4个老人,中间一对夫妇,下面还有两到三个宝宝。
怎么样?压力大不大?需不需要精力?在陪孩子做作业都能陪出心脏病的时代,谁不是焦头烂额,负重前行?
儿女倒是想来陪伴你,她他陪不了啊,能怎么办?只好自己解决。
第一当然是把身体锻炼好,最起码保证生活能自理。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养老模式,比如几个好朋友同居养老,养老院养老,社区互助养老都有。
在老人给女儿留一元遗产的事件中留言的网友lee说:我女儿在银行工作,别说休息了,整天加班加点,我们自己有不舒服的地方,根本别想让她请假陪。我理解孩子工作忙,我只能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吧。等我们老了去好点的养老院,他们有时间来看看,毕竟她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她的观点我就很赞同。
老人们,未来的老人们,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追求,不是把所有的目光,所有的期盼都放在孩子身上。
他有他的生活,你有你的圈子。能来看我关心我,我欢迎,欣然接受,没时间没精力,我也能把自己照顾的妥妥贴贴。
能在带孩子上搭把手时,尽力去拉一把,在不需要帮助时退出。
能亲密共处,能各自独立,这才是变老的理想状态。这也是我以后老了的追求目标,怎么突然有了一种要把自力更生贯穿一辈子的豪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衰老和死亡时谁都绕不开的话题,你们的想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