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在这个人设身上写着——“追寻内心的声音”。
在看之前,我不知道他的扮演者是陈楚生,即使知道了,也不太了解这个演员。但真的,演一个内心戏极为丰富的人物,对演员还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所以,在观影之后,我也无问演技,只思考人物内核。
年轻的吴岭澜,在我看来,有着我们现代人的通病,就是自己跟自己的情绪较劲儿。真正经历完考试,他应该知道自己的理科“一塌糊涂”,但唯有看成绩榜时才没落地望着那个“不列”的惨淡成绩。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张榜,既对学生产生一些压力,也不会让学生颜面尽失。“不列”,至于差到什么程度,你自己去想象吧!
吴岭澜不知道自己物理究竟有多差?我作为老师,可以很负责任地揣测,当他拿起笔开始答题的时候,当他翻开书开始复习时,当他抬起头听老师传授知识时,他就明白了可能自己真的不是学“实科”的料。为什么学“理科”,他有一个充分而且能够打动当时每一个人的理由:“每个人都在学,每一个有追求的人都在学,每一个想拯救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在学”,“实业救国”,是中国民族上世纪二十年代每一个热血青年都怀揣的梦想,对于一个能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年轻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理由!
但问题是,很多人都在学,并不意味着你能学。
很多人可以“实业救国”,作为一个个体来说,却不一定。
吴岭澜在跟自己的情绪较劲儿,但他总在逃避一个真实的问题——一个具有文科天赋的年轻人终究可能学不好理科了。
好在他遇见了清华大学当时的教务处主任——梅贻琦先生。梅先生没有让他补考,没有让他重修,没有让他退学,而是发现了身上最闪光的地方,将所要表达的话语娓娓道来——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年轻人,慢慢想去吧!吴岭澜不知经历了多少个白天,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能安眠的夜晚,他在静静地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学文科,物理化学能够救过,但文学,可以医心。”这句话是我凭空想出来的,但在图书馆,在泰戈尔的那场演讲中,吴岭澜和梅贻琦的相视一笑,我相信,吴岭澜内心就是这样想得。
在十几年后,西南联大,精神的伊甸园,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吴岭澜内心异常平静,在为自己的学生们吟诵着泰戈尔的诗句,他不知道,他究竟给那个叫做沈光耀的孩子带来了多大的精神震撼。
无问西东,只问真实。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