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吃自助餐,大家吃到撑还要吃?难道是因为不吃会感觉不划算吗,但是每次都是撑到难受,哎,无语了,又一个不眠之夜”
看到这个帖子,你是不是有点感同身受?估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凡吃自助餐,必撑,这个现象,我暂称之为自助餐时刻。
自助餐,本来是一种赋予你自由选择权的进餐方式,但为何大概率会吃撑?
最常见的答案,可能归之于自控能力不强,看见好吃的,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主动承认自己是一枚吃货。
或者,经济理性使然,想把花的钱吃回来,甚至于想占点便宜。
不过,由于边际效用在价格和食物中的存在,如果要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探讨,缺少合理的假设。
所以,我更愿意从人性和意志力出发,去扒一扒自助餐时刻。
意志力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
王尔德说:“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
《意志力:重新发现人类最伟大的品质》一书提出了”自我亏空”理论:我们每天的意志力储备都是有限的。
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表明,用于控制行为的意志力,随着不断进行各种决策,大到是否发动一场战争,小到晚饭吃什么,都会产生消耗,最终会耗费殆尽,行为随之也失控。
做决策之所以耗费意志力,就在于我们需要依靠理性的力量,去克服天性中的怯懦、冲动、懒惰,实际上,也就是心中两个小人的战斗,会消耗大量的意志能量,战役规模越大,持续时间越久,消耗的越多。
对我们而言,每天早上醒来,三餐、交通、穿着、工作、社交,财务,家庭,事无巨细,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输出意志力,当意志力的需求超过储备供应时,意志力自然就会不足。
在现代社会,社会机器的运转不断加速,生存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对个体意志力的索取也不断加码,意志力不足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底层欲望是意志力的消耗大户
我相信,决策所涉及到的欲望层次对意志力消耗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照马斯洛需求层次,越是低层次的欲望,对意志力的消耗水平会更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控制最底层的欲望如食欲的困难程度,要远远大于控制自己购买一辆豪华汽车或者渴望赢取总统选举的难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意志力所在的理性层次要高于食欲产生的欲望层次,在低层次欲望未满足的时候,高层次的理性很难萌发。
所以我深信“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是大部分人的实际反应,当然,对此我不持完全绝对的观点,理性高于一切的个案肯定有。
可以说,在食欲这样最原始的欲望面前,意志力弱不禁风,吃自助餐时,你就是处于一个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时刻,特别是晚上意志力已经下降到不理想状态的时候。
过多的选择权意味着大量的意志力消耗及选择权滥用
决策难度的大小决定意志力的消耗速度,相比是否购买最新款的iPhone,按下核装置按钮肯定要消耗更多的意志能量,决策的难度与决策后果的影响、可控性、可承受能力相关。
决策就是做选择,走进自助餐厅,选择牛排还是大虾,水果沙拉还是可口可乐,你拥有充分的选择权,而同时意味着你需要调动大量的意志力,对选择何种食物来进行决策。
这时候,情况和结局是非常明显的,原始的食欲,加上过多的选择,基本上在短时间内,就会耗尽你的意志力。
等到食物转化为能量,给你的意志力充值时,你会理性的发现,不应该再吃了,不过这时已经吃多了。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自助餐时刻,去超市容易买一堆无用之物,上网购物后就想剁手,都是选择权消耗意志力的典型例子。
人类实现基本物质资料丰富的时间,与人类的进化历史相比,非常短暂。从极度匮乏到极大丰富,从无从选择到充分选择,需要一个漫长的进化适应过程。
人类发展到现在,对选择权的理性支配能力,在面对底层欲望时,还没有进化到我们所期望的程度,容易出现对选择权的滥用。
再进一步,这种滥用的背后,其实是对真正需求的认知不足,将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手段混淆,将手段当成了目的。
吃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正常运转,而不是满足味蕾、嗅觉和视觉,口感好、闻着香、看着漂亮,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吃下去的理由。
这实质上就是对选择权的滥用,所选择的手段并没有服务于目的。
不要忽视了强大的饥饿基因
随着现代农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食品不足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小,但人类进化中留存的饥饿基因依然很强大,这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毕竟人类在走出非洲的几十万年间,挨饿的机率远大于吃饱。
现在由于吃多导致的身体问题,远比饥饿所导致的问题多,我认为也源于此。
饭吃七分饱,绝对是科学真理而非养生口诀。
如何应对自助餐时刻
普遍存在的意志力不足,底层欲望,过多选择,饥饿基因,正是这些,让你在自助餐时刻之后,扶着墙不断的责备自己,其实,你只是个受害者,无从抗拒,不能反抗。
毕竟,你可以偶尔战胜人性,但长期来看,你绝对完败,自助餐时刻就是人性最强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