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这是书先生在简书的第63篇文章。本文约3500字,请花7分钟来阅读。)
引子
- 你有没有觉得英语很难?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可能都学不好英语了?
- 你有没有反复参加各种英语培训却仍然没有学好英语的经历?
- 你有没有看到各种公众号里的英语学习文章时感觉犹如阅读天书?
如果上面任何一条你的答案是“有”,那么,恭喜你,你可能犯了中国人学习英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试图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来掌握一门语言。
战略上藐视
英语能够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语言(lingua franca)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简单。相对于德语、法语来说,英语的语法要简单得多。它的名词不分阴阳中性,只有两个格(主格和宾格),形容词和动词也没有各种复杂的变位。当你在说英语好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学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同学的感受?
既然英语不难,那为什么这么多朋友有上面的三条症状呢?显然,问题不在英语本身上,而在学习英语的方法上。
假设你现在一口气能做50个俯卧撑,我要求你努点力做51个,你觉得这事儿难不难?肯定不难,对吧?
但是,如果我的要求是做1000个,你的反应是什么?你肯定会说:“你神经病吧?我现在只能做50个,你叫我做1000个?能做到才有鬼!”
没错,“能做到才有鬼!”这,正是我想对很多徒劳挣扎的英语学习者说的话。这些英语学习者的共同点是,明明是基础太差,却总在“努力”学习那些远远超过自己能力的东西。
他们在基础语法都不甚了了,词汇量才一两千的情况下,去参加各种考试的培训班,学习花样百出的应试技巧,幻想着有一种不用学好英语就能通过考试的方法。
他们不愿意找一本教材好好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英语基础能力,却热衷于参加各种日课、晚课,勤奋的跟着各种或者真材实料、或者自吹自擂的“大牛”,打卡“名人名言”、打卡“美剧台词”、打卡“经济学人文章”。看着满篇不认识的单词、密密麻麻的笔记,他们充满成就感,完美的诠释着“用战术的勤奋来掩饰战略的懒惰”这一断语,孜孜不倦地学习着“茴香豆中茴字的四种写法”。
然而,现实却在无情的打脸。到各种培训机构一刷、二刷、三刷,一上考场,仍然是一脸懵逼。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了解了各种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收藏了不少“表达XXX的50句英文”,却讲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
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碎片化的信息代替不了系统的学习,最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
战术上重视
马云现在的英文,非常流利,非常清晰,但他并没有使用特别艰深的词汇和特别复杂的语法。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做演讲时用的词都不难,反而是中国人用英语做演讲时喜欢用大词、写长句。
绝大部分人英语之所以没有学好,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高级的词汇,不了解英美文化,而是因为缺乏基础的语法知识和基础词汇积累不足。这里的关键字是基础。
英语学习的三个阶段
和任何语言的学习一样,英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入门、提高和精通。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说,绝大部分人没有学好英语的原因都是没有真正通过入门阶段。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又总是试图通过提高阶段的课程来学会英语。
书先生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没有通过入门阶段的学习者,提高阶段的课程是几乎无效的,即使见效,付出的代价也太大。更何况,没有入门阶段的铺垫,提高阶段的输入都是碎片化信息。入门是为了建立系统,就好比做了一个书架,提高阶段的输入就好比新买的书。如果没有书架,书就只好满地乱扔。到真正要用的时候,就遍寻不着。
不幸的是,这正是很多人学习英语的状态。
无论是各种考试培训和各种打卡日课,提供的都是提高阶段的课程。一个没有入门的英语学习者,试图通过参加这样的培训班或者日课来学好英语,无异于缘木求鱼。
一个可叹的现状是,中国有这么多培训机构、这么多提供在线课程的“名师”,却几乎没有真正的系统入门课程。
原因很简单:入门课程的设计对教师的要求是最高的。对于一个精通英语的人来说,每天拿篇文章来分析分析,根本没有技术含量。你随便给我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里面的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我可以给你讲一天。
然而,这只能展示我懂,不能保证你懂。而入门课程的设计精髓正在后者。
入门的课程有三个要求:
- 快速。
- 系统。
- 有效。
快速
入门当然要快,入个门都要好几年,那学着还有什么意思。入门可以有多快呢?书先生多年的教学经验是:三个月至半年。你没有看错,任何智力没有问题的人都可以在六个月内入门英语。
入门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大学四级水平。你仍然没有看错,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英语都考不过的大学四级,就是个入门水平,而且是可以在六个月内搞定的事情。
系统
入门课程必须要有系统性,因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搭建进一步学习的框架。换句话说,顺利通过入门课程的学生应该具备自学能力。事实上,入门阶段是唯一需要老师的阶段,也是对教师水平考验最大的阶段。
同一个事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有些角度晦涩难懂,而有的角度清晰明了,选取什么角度是最能体现教师对某一领域的理解程度的。就算是碎片化的信息如果能够无缝地嵌入一个体系了,掌握起来也会事半功倍。
我举一个自己当年自学建筑的例子。曾经有段时间,我从事建筑工程翻译。我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有点工匠精神。为了把建筑工程翻译做好,我于是去自考了一个建筑工程本科学位。
其中有一门基础课程是建筑材料。国内这个科目的教程编排大都是按照材料的类型来分章节,比如:第一章钢材,第二章混凝土,第三章木材等。
由于我英语不错,就在网上去找了一本英语版的建筑材料教程,结果发现其编排方式和常见的中文版本大相径庭。它不是按照材料种类分章节,而是按照使用者需求来分章节:第一章保暖,第二章防潮,第三章隔绝噪声等。
这两种教程讲的内容其实差不多,但切入角度完全不同。前者的逻辑是:材料的性质-->材料能够做什么事。后者的逻辑是:使用者的需求-->需要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材料具备这些性质。
别人我不清楚,反正我当时学的时候觉得第二种教程学起来要容易得多。因为它面向使用,更加直观。 我在《怎样背单词》的系列文章中也一直在强调面向使用的单词记忆原则。这很重要,因为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最终是为了使用。凡是学过我和路夫人创造的OP入门教程的人,都会觉得英语很简单,入门很快,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套教程是面向使用,而不是面向语法的。
面向使用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在入门阶段我们可以只学习必要的知识。就像上面提到的建筑材料教材一样,学生只需要掌握和使用者需求有关的材料及其性质,凡与此无关的,可以暂时不管。
反观现在很多英语教学方法,在起步阶段就让学生接触大量根本和实际使用无关的知识。明明别人只是想学会开车,你偏偏想教会他发动机工作原理。 那已经是另一个学科了,好吧?
与汽车工作原理相关的知识,完全可以留待会开车以后看个人兴趣来了解,而无需在学习开车的阶段来强灌。事实上,大部分人对汽车的了解都是在会开车以后。我身边反正还没有先把汽车工作原理全部学会再去学习开车的人。
可是放在英语学习上,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了。很多英语学习者费劲心力去掌握了主系表结构,却很少去想,知道什么叫主系表对你使用这门语言到底有什么用?答案是:有毛用!
有效
这里的有效是指用以提高语言技能的方法是否有效。我们从小到大会学很多学科,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学科的学习方法有英语这么多。市面上过不了几天就会有一个人冒出来说自己发现了一个学习语言的好方法。
其实,哪里需要这么多“方法论”,有效的方法一只手都能数过来。原则只有一个——练习使用需要的东西。与此原则相悖的都是耍流氓。
到哪里去找好方法?很简单,观察那些学得好的人的共性就可以了。注意,是共性,不是个性。共性才大概率是有效的成分,个性很可能只是偶然。
比如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哈佛没有毕业就创业,然后超级成功。然后你就认为要成功一定不能大学读毕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哈佛不毕业只是他们的特征,但可能并非他们成功的原因。比起哈佛不毕业,能够上哈佛可能是个更靠谱的原因——有本事你也哈佛不毕业一次!
结语
有缘看到此文的朋友,我真诚的建议您:**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碎片化的信息快餐上了;如果你真的想学好英语,最应该做的事情是找一个靠谱的入门教程,一口气通过入门阶段。这之后,即使那些碎片化的信息看起来也不再杂乱无章。本文最开始提到的三个问题也再不会来烦恼你。
永远记住:最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英语里常见的几个表示“基础”的词elementary, primary, basic都同时有“重要”的意思,可见,基础=重要是个写入词汇的认知。都已经词汇化的人类认知,你都不相信吗?
【作者简介】
书先生和路夫人,80后大学教师一对。
书先生语言老司机,玩转英语、德语、Python计算机编程;
路夫人旅游达人,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