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远离倾听太久了。
漫步街头,从社交到公关,从演讲到辩论,从求职到谈判,无不被白纸黑字地印成装帧考究纸质精美的权威宣言,非常实用地教授人们如何滔滔不绝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地开口说话。
现代的步履匆匆,机遇的稍纵即逝,生存的耽耽虎视,令我们无暇驻足倾听。我们更需要不停的说。不停地包装自己,不停地表达自己,不停地推销自己。
我们的声音汇入别人的声音,汇入更多人的声音中去。我们被所有人的声音包围着,却最终失去了辨别每一种声音的能力。
我们不知所云。我们恍然未闻。我们遗忘了倾听。
倾听自然是累心的。一个穿娃娃衫的小女孩可以和满园的小草促膝长谈一个又一个长长的下午。柔和的风里,小草轻轻摇摆。小女孩的世界和小草的世界一样单纯,童话。于是,她们彼此懂得,彼此倾听。可是长大起来的我们却不能。现实的困顿,生存的不易,世俗的丑陋,使我们步步远离童话,远离简单,当我们自诩我们的成熟有多深,我们就离自然有多远。我们以为我们有多么的坚强,其实我们就有多么的麻木。那些傍晚的风,那些颤动的树枝,那些清晨的鸟鸣,那些星夜的蛙声,我们已经不能解读它们了。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中,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里,在流行音乐的轰炸下,我们已很难走回初民的淳朴和原始。而倾听自然,除了用耳,更要用心。一颗明净童真的心。我们因此觉得累,我们力不从心。
倾听别人是累的。它需要我们对倾诉者付出最真挚的关切,最持久的耐心,最无限的时间,最集中的精力。我们付不出。我们只好说。用没完没了的摇唇鼓舌代替专专注注的凝视安安静静的聆听。
以为我们的亲密虚假,因为我们的热情伪善,我们就格外害怕语言和语言之间片刻的静默,无声的空隙。我们总是急于用声音填满沉默,却在填满的同时完完全全失落了无声中最充实的有声,静默最丰富的表达。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说的热烈,说的宽泛,说的私密。只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每一个人只关注着自己的话题,全然忘记了之所以被创造,完全在于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对话没有了倾听,对话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没有交流,没有沟通,只有宣泄。只是宣泄慰藉不了心灵。于是,在日复一日的隔膜中,滔滔不绝的现代人只好依旧一遍遍的哀述说:我孤独。
在喧哗的市声里,我们孤独。在寂静的独处时,我们又祈求喧哗。我们害怕独自倾听那些来自我们内心的声音。
倾听自己是要有勇气的。最美的和最不美的都在我们的心里留着不灭的印记。我们可以小心翼翼地掩住我们的缺陷,逃避众人的眼睛却无法逃避自己。
其实真正值得倾听的东西从来都来自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愿意倾听,我们就可以听到所有的过去和未来,所有的美好与不美好,所有的纯真与不纯真,所有的世界,所有的自己。
无声蕴藏着变化,无声蕴藏着丰厚。
毕竟,“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凡人的情趣,“于无声处听惊雷”是禅的境界。
倾听,是一个发现。倾听,是一次涤荡。倾听,更是一块荒野的开垦一块废墟的重建。
倾听自然,令我们纯洁。倾听别人,令我们真诚。倾听自己,令我们高尚。
我们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