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乞丐冬天在巷子口讨饭。甲对乙说:“我要是皇帝就好了,我就让公差把这条街的剩饭全部都收来归我,不用讨。”乙说:“你就知道讨饭!我要是皇上,我就打个金斧头,每天砍柴去。”丙嗤之以鼻:“你们两个穷鬼!都当了皇上,还要干活吗?让娘娘们天天烤红薯伺候我吃!”
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笑,那你天天喝的这些“怕就怕成功的人比你更努力”的励志鸡血,也挺好笑的。成功人士的确努力,但是努力对成功的影响并不如你想的那么大。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个笑话,生活中并没有人和乞丐思维方式一样可笑,那我再说一个身边朋友的故事。
彭哥出身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无限顾及他的学习,所以从小彭哥的成绩不好,学历不高,生活圈子也窄。到了工作的年龄,他没有太多的选择。后来父母送他学车,又到处托了关系,做了公交车司机。彭哥虽然读书不多,但为人老实本分,还上进努力,他日日工作勤奋又刻苦,出车率高,出勤多,事故少,兢兢业业的工作了六七年。然而,公交车这份工作的工资并没有太多的随他的努力增加多少。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年青人的加入,他也日渐感到危机重重。于是早三年他的家人又托钱托关系帮他换了工作,这回是去国营单位做单位司机,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量改善了很多,彭哥也乐得安稳,一心一意认真做好各个交班,还经常替同事顶班和牺牲自己休息时间随时代班,这样努力的他,最终还是在去年单位改制时不得不下岗。
这是个普通人的故事,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平凡人的故事。他们的生活并不轻松,他们也怀揣成功的梦想,每天不曾懈怠,尽其所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成功,甚至还遇到人生低谷。可见,努力不一定成功。
但是,同样是十分敬业又努力,另一个普通人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就是学而思的CEO张邦鑫。
1980年,张邦鑫出生在江苏扬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读研究生一年级,他做派传单等兼职为自己生活学习打拼。在派单工作中,他发现培训的单子多,学费高,似乎很赚钱,于是他改由派单做家教。随着他的格外用心的家教思路,他的努力很快有了回报。他教的学生,原本数学成绩中等,被他教了一个月后,愣是考了几次满分,最后还考上了北京几乎最好的中学。很快有人来问:“你能不能同时多教几个孩子?我们也想上你的课。”张邦鑫想一个是教、十个也是教,就说:“来吧!我得找间教室。”为了留住客户,他大胆宣传:家长和孩子一开始能免费试听。第一批来了20位同学,试听后竟全部留下来了。那时,除了吃苦精神和在大城市拼搏下去的决心外,他一无所有。看到听课的人越来越多,他就在北大旁边租了一个12平米的办公室,连同一个破沙发、一台电脑,就开始了他的“家教帝国扩张史”以往,成绩差的学生才会想要上补习班。但张邦鑫发现,中小学学业的补习市场还有一块“处女地”:培优,也就是让成绩好的学生能更上一层楼。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学而思培优。
2013年,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
2016财年好未来营收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2亿元,利润率为16.6%,K12(中小学)业务占营收绝大比例。
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换取这样巨大的成功,大多数人努力之后却收效甚微甚至每况愈下。可见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必然。那么,像张邦鑫式的成功人的努力和大部分平凡人的努力之间,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结果的巨大差异呢?
我们平凡人大部分的努力都只是停留在战术上的努力。按部就班的工作,按照上级的指示,完成既定的任务。很少会去反思自己每日的工作,主动揣摩领导或事件背后的深意,主动做出自己的改进或做相关的延伸试探。而真正的努力应该是战略上的主动出击,借形式,懂全局。
努力,停留在技术层面,却没有目标,没有整体战略格局,不抓主要矛盾或不明规律,努力了也必然不会成功!
唯有不断的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联系不断变化的实事,站在整体的战略高度,抓住最有效的突破点发力,努力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