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后来的我们》大热。其影评两极分化,影片虽然平淡无奇,但其中的内容有些还是可圈可点的,可以为以后的爱情打打预防针。
01
里面的剧情依然主打北漂青春系风格。讲述为了在北京扎根,不停的坚持在北京打拼,即使头破血流,但是依然相信未来。而见清和小晓在这个过程中相恋了,但是见清总以为小晓更需要的是一套房子、北京户口。而当小晓发现她爱上了见清以后,从那一刻起,内心择偶的所有门槛和条条框框都消失。而她心里更多的是想和爱的人一起打拼未来。大学时老师问我们对择偶标准都有哪些,所谓的标准条件不过是你还没遇到那个人,直到那个人的出现,曾经的标准条件都瞬间土崩瓦解。
02
电影后半部分发展如同剧名般分手了,见清以为女主是因为贫穷才离开的。以至于后来发达时再找回女主,发现即使买了大房子小晓都不会跟他搬过去住。如同现在,许多年轻的男孩在分手的时候从不在自身找问题,总以为女孩是因为穷而离开,说白了就为了逃避现实。其实女孩最在乎的不是男孩是否买的起房,更多的是来自另一半的情感需求,物质她们会努力的给自己甚至会一起打拼未来,你只要给她爱就好了。
03
所有的感情开始大概是这样也可以称之为套路:当一个男生开始追喜欢的女生时,他会投其所好,经常关注女生的变化,微信会秒回,下雨了会想到她有没有带伞等等这些琐事。而一旦在一起了熬过了热恋期,男孩似乎慢了半拍,少了以往的没体贴,没那么有空了,女孩的细微改变也视若无睹。大概因为在一段感情里,女孩不断做加法,而男孩不断的做减法。
04
他们不再在乎女孩所在乎的仪式感,不再给女孩准备惊喜。似乎认为女孩无所不能,可以一人搞定做饭,可以一个人回家,可以一个人独处,可以一个人悲伤。他们不知道,一个女孩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逐渐减少,她们就会感到不安,慌乱。试图用男生所不理解的行为刺激男生以取得他的关注,他的呵护。
女生这唯一的伎俩用多了,在男生的眼里开始变成任性、作。女生觉得男生不再像从前那般耐心体贴,男生认为女生不似从前温柔可爱。
于是两个人,再无数次争吵冷战后,最后选择背道而驰,谁也不愿意先低头。
05
在爱情里,女孩一旦认定某个男生就会像傻子一样陪他浪迹天涯,而男生永远不知道一个女生除了想要物质上的安全感,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安全感。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我们》因为一些小事就让他们后来什么都有,却没有了我们。
都说年轻人不懂感情,一份感情坏了需要的修修补补,而不是急着换。可是现在的我们不再像过去爷爷奶奶那样的生活,从前他们是为物质不断的挣扎凑合。如今时代变了,情感需求也变了。青年一代更多的是注重三观是否一致,情感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毕竟一辈子真的好长好长。
06
许多男生总认为女人心,海底针难触摸。
其实,就像小晓所说:如果你跟上了地铁,我会跟定你一辈子。
一个女生非常生气了,更多的是气男生的态度,大多都抵不过男生的一个拥抱,一句对不起,我爱你。虽然嘴上强硬,但心里早已原谅千次百遍。
女生要的不多,只需要情感需求得到保证,毕竟一辈子那么长,没三两个惊喜怎么度过呢?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