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来源于真实生活,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春天万物疯长,在桃红柳绿之际,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春游,让孩子们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正读四年级的小明放学回家路上,告诉了母亲这个消息,很是兴高采烈。其实,之前在班级的聊天群里,他的班主任已经将这个消息作为通知告之了所有的家长,并叮嘱家长们准备好春游出行的装备。
在楼下的超市,小明和母亲买了一些纸巾、零食什么的。拎着这些东西走出超市没几步,小明突然想起什么,拉着母亲的手再次回到超市,“妈妈,我要买几瓶水。”小明对母亲说。
“好,你去拿吧。”小明母亲没问原因,喊小明直接去拿矿泉水。
一会儿,小明抱着6瓶矿泉水到了收银台。他的母亲有些诧异,脱口而出,“买这么多干嘛?”
“没什么。”小明也没多说,眼巴巴的看着母亲。
兴许孩子是想给同学们多带几瓶水呢。小明母亲看着小明纯真的眼神,心里冒出这么一个念头,也就不再多问,生怕惹孩子不高兴,赶紧将几瓶水的钱给了收银员。
回到家,看见小明将所有的矿泉水和零食、纸巾等装进背包里,自己试了试,还蛮重的,心疼地说:“儿啊,你背这么多水,不怕累着啊?”“妈妈,不怕,我背得动。”小明回答。
第二天一早,小明背着鼓掌的背包,被母亲送到了学校。他的母亲依然是千叮咛万嘱咐地要他别累着了。这是心疼孩子呢。
当天,聊天群里不时传出一些孩子们在野外开心玩乐的照片,虽然没有看到孩子的特写镜头,小明母亲也明白孩子们确实是玩的很不错,也就没有多在意后面聊天的内容,埋头忙着去做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了。
傍晚,孩子是小明父亲接回家的。
小明下班母亲回到家,坐下歇息没一会儿,孩子和他爹就喜冲冲的挨近过来,递给她25元钱,也不说话,笑眯眯的看着她。
她有点丈二尺长烟杆摸不着烟斗的感觉,看着面前的两人傻笑的样子有些不明就里。还是孩子开口了,“妈妈,今天我挣了25元钱。”“啥,挣了25元钱?!”她有些吃惊,赶紧问怎么回事。
原来,孩子去年也是参加了班级春游,大家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才发现带的水不够喝,荒郊野外的,大家又不敢喝生水,只好渴着回来。小明发现这个情况后,当时就想自己多背点水去。到了今年,确实是多背了几瓶水去,除了自己喝的那瓶外,其他同学们都争着要他的矿泉水,人多水少,怎么办呢?
小明苦恼的时候,好朋友给他出主意,每瓶水卖5块钱,谁愿意出钱就给谁。小明开始还有些觉得不好,但经不住好伙伴的调教,也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背了那么多去,好歹也是出了力气的,同学们也愿意给钱,何乐不为呢。
于是,他就挣了25元钱,刨除本钱5块钱后,他是净赚了20元。
小明母亲哭笑不得,连问孩子同学都是真心想买吗。小明回答,“是啊,他们都心甘情愿呢,还说愿意多给点。”虽然如此,小明母亲始终觉得哪里不对劲。
等小明入睡,她和老公讨论起这个事情来,疑惑地问孩子这样做,是不是商业气味重了一些,会不会有其他人觉得不对呢?她老公倒是认为,孩子付出了劳动力,同学们也愿意卖,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但小明母亲还是有些不放心,打开聊天群。果不其然,有些家长正在群里讨论小明卖水这件事情呢。
大家对这件事情聊的比较火,讨论也很是热烈,几百条信息呢。于是小明母亲快速翻了一下聊天记录,大家的意见也基本上属于以下几种:
“怎么能这样呢?大家都一起玩,他竟然卖水给我的孩子。太黑了吧。”这是其中一位同学的母亲说的。
“人家小明是自己背来的,也没有强迫大家买,可以理解收钱哈。”有位家长这样认为。
“小明有商业头脑,以后可能会是个商业巨子。”也有家长开玩笑的说。
“小明这事儿嘛,可以理解,毕竟好多同学都口渴了,而且也就那么几瓶水。不过呢,这似乎有些商业味道浓了些,也许会给同学关系增加那么一点金钱味。”也有人这样正反看待。
……
看了这些讨论话语,小明母亲都不知道该怎么参与了。
反正那一晚,她和丈夫就这个事情,是单独讨论到了半夜,最终也没拿出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出来。甚至她还有些失眠,想以后怎么和其他家长聊天,孩子和同学们关系会不会就此发生改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