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尧舜篇中我们了解到了最大的可能是,作为尧的女婿的舜很可能是击败了尧的儿子丹朱,囚禁了尧而得了帝位,那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禅让了。
那么尧和他的下一个接班人舜之间的帝位是禅让的吗?其实际上的真实境况应该是更胜于尧舜之间的吧,那么为什么是禹接了舜的帝位呢?
在舜登上了帝位后,对当时辅佐他登基的一些有功之臣,也是如后来各朝代的帝王对开国的元勋一般,论功封赏。
禹的父亲鲧因尧在位时做的就是治理水的官员,到舜在位后,除了增加一些封赏外,继续治水。后来的结果就是当舜的帝位巩固后,当初的那些有功之臣们就不好过了。
据史书记载,舜摄政后视察治水情况,“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呜呼,哀哉!此正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舜对于禹来说是他的杀父仇人,舜理所当然的要时刻防着禹了,但在那个相对开明的年代,舜的帝位又不是很光明的得来的情况下,禹又韬光养晦的保护自己,舜是实在不好再对禹下毒手了。
于是就出现了后来各朝历史上时常出现的复仇版本一样,禹经过了各种磨难,最后赢得了舜的信任,担任了父亲原来的职务。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是忍辱负重,最终做出来成绩,赢得了各方的信任,于诸多的高官之间的关系都是很好的。
据史书记载,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以此可看出此人是城府极深之人呀。
按理舜这时候应该有所警惕了,这种人的社会信誉越好,职位越高,对你才是最有危险的,孰不知造化弄人呀,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结果就是禹最后联合了其他几位有实力大臣,夺了舜的帝位,最后舜的结局是好不悲惨也。
据史书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既今日之洞庭湖畔,实为死于流放之地,其娥皇和女英二妃因寻舜到此,悲戚数日,以致于湖边的竹子都染上了她们的泪珠,而后称之为湘妃竹,亦或斑竹,当然斑竹一说只能是传说了。
禹在成功登上帝位后,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剪除了异己,最后成功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夏朝时代。
一剪梅 禹舜禅让有感
轩辕
千里风霜话共当,戮力携手,同享辉煌。万般皆备语休长,兔死尨烹,鸟尽弓藏。
拒水逐浪偃睿光,忍辱含羞,养晦韬光。励精图治耀锋芒,舜葬苍梧,帝位谐昌。
本文写作者: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