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我学过的广告方法论
第3讲笔记:
1. 什么是AIDA原则?
A:Attention吸引眼球
I:Interest引起兴趣
D:Desire勾起欲望
A:Action采取行动
由吸引眼球到引起兴趣,然后勾起欲望,最后行动下单。大家身边的广告,无论是吴亦凡代言的手机,还是刘德华代言的木门,都是在用这个古老的法则。
今天翻开国外的基础经济学的课本,几乎都可以找到AIDA这个经典的广告理论。提出理论的是一位保险推销员艾摩刘易斯先生,这一位挨家挨户说服人买保险的推销员在1903年对广告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广告的任务就是要吸引读者,引起关注,让读者阅读广告商品的内容,想方设法吸引他,让他继续看下去。你要说服他,勾起他的欲望,让他相信读到的东西,最终导致他采取行动。
从1896年到我们前面的10多20年前,世界没有那么多的信息。当时的广告是主动的,消费者是被动的,广告主只要将广告放在适当的地方,就会有人看。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抖音,没有微信。
2. 现在的广告面对的用户是什么样子呢?
大家坐在车里,站在公车站前,很多时候都是身体处于一个空间,而脑瓜却放置在另外一个空间,我们的身体与脑瓜是分开的,基本上是身首异处。
今天人人都拥有海量的信息,人人都有信息选择权。每个人都会选择他认为值得去看的信息,关注他想关注的事。而且一切都会为他量身定做,大数据会根据你的消费习惯和浏览历史,为你推送你喜欢的信息。
AIDA在今天已经无情地被消费者的信息主导权所推翻,受到极大的挑战。身边的广告人感到焦虑和疲惫,因为做出的广告没人看。今天的环境为广告传播创意提供了一个更具挑战,更大的舞台。
今天的广告需要更吸引——由于要与海量的信息竞争,创意需要更吸引。
今天的广告形式需要更丰富——由于出现更多的信息渠道和表现手段,创意可以用更丰富的形式表达。
贴片广告被屏蔽,那么不妨试试用一种新的用户体验,或者是一首MV,或者是一场活动。
今天的广告需要消费者参与——创意可以不只是演示,不只单纯给予,创意可以邀请消费者来参与。
广告传播核心信息需要更精准清晰——由于要与海量的信息竞争,创意沟通的核心点必须十分十分清晰。因为不明确的信息只会浪费资源和金钱。
世界是不停在变的,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本身。
第3讲心得:
其实不能说AIDA就过时了,我们可以把AIDA看成是对每个单独广告的质量要求,这个质量要求依然要求吸引潜在客户眼球、引起兴趣、勾起欲望、采取行动。以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有好的创意,拍成广告片,投放到电视和纸媒上就OK了,注重coverage和到达次数。现在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海量信息的全面覆盖、人们时间碎片化的加剧、以及人们主动选择权力的增加,如何让广告信息通过哪些渠道高效地触达到潜在目标人群、如何尽量甄别潜在用户的个体需求,让广告信息与该潜在用户高度相关就显得极其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