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戴安娜王妃又上热搜。
英国王室成员大合影里,哈里王子、梅根王妃和小阿奇坐在沙发上,梅根身穿迪奥白色长裙,看起来气色很好。旁边是威廉凯特、查尔斯卡米拉,梅根的母亲多丽亚·拉格兰也来了,而女王因为早有其他安排并没有出席。
这次受洗仪式上,各种怀念戴安娜王妃的细节也被网友扒出来。
比如:哈里梅根坐的绿色沙发,是戴妃在哈里的受洗仪式上坐过的。小阿奇穿的受洗袍也是爸爸哈里的同款,它历史十分悠久,已经被使用了100多年,后来因为实在太古老,女王才下令做了一条复刻版,阿奇穿的就是新版啦。
照片里还有两位女士,则是戴安娜的姐姐Lady Jane Fellowes和Lady Sarah McCorquodale。
哈里和梅根特意邀请她们来见证小阿奇受洗,无疑是一种纪念和致敬戴妃的方式。
一部关于戴妃的纪录片《戴安娜:她的自述》,再次被推上热搜。
该片由戴安娜与声音教练Peter Settelen共同摄于1992年,因为内容涉及很多私密话题,比如她和查尔斯的夫妻生活、对待世纪婚礼的看法、以及爱上自己的保镖等,在播出之前曾有着很大的争议。
看完之后才发现,戴安娜原来还有一个惊天的秘密身份......
采访中,她说: 自小就很叛逆,总喜欢冒险,喜欢打破常规,我完全不喜欢学习,只喜欢跟大家在一起开心。我喜欢照顾人,类似这样的事,我得过全校最友好的女孩称号,但是我的内心一直是叛逆的。我隐藏着,但不会表现出来。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到: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
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无益的知识,来自善意的父母、老师或别的人。
由于这些教诲看起来是那样的天经地义,我们也就不再探讨它们的合理性。
同样的,我们在社会文化影响下的一些不良积习,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致于我们觉察不到它的存在。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戴安娜不喜欢学习,她的天性没有受到危害,所以她比常人更容易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要。
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到: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别人。
戴安娜先天具备的能力,这也就为她今后人生的轨迹有了合理的逻辑起点。
戴安娜18岁半的时候,在朋友家中遇到了查尔斯,她与生俱来的倾听能力,敏锐的感受到查尔斯内心的孤独,也是这一举动赢得查尔斯王子的侧目。
19岁那年,戴安娜受邀前往王室在苏格兰的度假城堡,她说:感觉就像是逐渐陷入这一切,人们有的推有的拉,都将我送向同一条路。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自己的使命,戴安娜今生的使命就此拉开序幕。
戴安娜嫁入皇室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知道了婚姻真相后极度痛苦,她是皇室中第一个公开哭泣的人。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到:通常,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的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如果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做是自私的。
更何况,这是以沉默刻板严谨形象著称的大英帝国,而且还是王室人员。
戴安娜用舞蹈来排解心中苦闷,她的私人舞蹈老师说:我发现她非常害羞,舞蹈对他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她拥有舞蹈之魂,舞蹈带给她最纯粹的快乐。那种自由舒展起舞的感觉,舞蹈排解生活中的烦扰。
对舞者而言,身体就是探索不尽的奇妙花园。舞者时常常强调要通过动作来认识自我,挖掘潜能。身体本身有思想,在打开身体的过程中,身体与你的对话终会浮现。
害羞的人本就比他人更敏感;戴安娜又酷爱舞蹈,她的身体感受能力也异于普通人。这两个显著的特点,是她秘密身份的左膀右臂,成为她日后光辉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器。
在她痛苦孤独的时候,皇家护卫巴利曼纳基如同父亲般关心着戴安娜,鼓励她。对她来说,护卫给了她所需要的爱。
美国灵性大师布莱恩魏斯在他的《前世今生》中说到:爱,是最基本而且无所不在的能量。它是我们存在的本质、宇宙的本质。爱,不只是目标;不只是燃料;不只是理想,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就是”爱。
护卫被王室解雇,随后死于一场车祸。戴安娜一蹶不振,患上暴食症。
英国王室将失败的婚姻归咎于戴妃,她逐渐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她说:“ 我花了不少时间去改变他们的看法,我说我是不合格的,我觉得饿自己配不上这个家庭,所以我把一切怪在自己身上,酗酒厌食不是可靠的方式,我选择了更加谨慎的方式,伤害自己而不是伤害你们。民众他们支持我,他们不知道给了我多大的力量,让我挺过来。”
民众的爱戴,媒体的关注,嫉妒也随着而来。
英国皇室开始担心戴妃抢了查尔斯的风头,想要磨平一个的棱角,没有什么比孤立他更好的方式了,戴安娜成为王室里中唯一的孤岛。
女王没有预料到:王室的这番作为,无形之中启动了戴妃人生使命之车的油门。
受到王室排挤的戴安娜,开始靠向民众,走向那些最需要关心的人,尤其是那些病人,他们更加坦诚,也比别人更真诚。她需要他们的爱,他们的热爱带给她极大的满足感,渐渐地,她觉得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重要。
戴安娜的人生命运车轮,就此开始隆隆隆驶向正轨。
80年代末,艾滋病大量出现。
一位年轻的同性恋者伊恩· 沃克说:“人人恐惧艾滋病毒,很多人说他们被确诊的那天,就是人们不再接触他们的那一天。从那以后,人们穿上了橡胶手套,面具和隔离衣。你会听到这种故事——患病的人去看牙医,医生穿着太空服去接待他。”
1987年7月,戴安娜王妃访问了密德萨斯医院(Middlesex Hospital)——英国当时唯一接待艾滋病人的医院。 “她就和与其他人会面时一样,她握住了他的手”,戴安娜的侍从女官安妮· 贝克威思-史密斯 (Anne Beckwith-Smith)回忆时说到。戴安娜当时的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出感叹:“在1987年,一个许多人还相信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
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就是奇迹,实际上绝大部分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提供了条件。
戴安娜善于倾听,用心去体会。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倾听使身心痊愈、倾听更能示弱、倾听预防潜在暴力、倾听使彼此谈话生动有趣、倾听能打开他人的沉默。”
戴妃轻而易举运用倾听的力量赢得万众民心,并逐渐撼动英国王室,原先励志效忠王室的一群精英贵族群体,也开始逐渐分裂成戴妃派和王室派系。
《非暴力沟通》中提到:对于国王、沙皇、贵族来说,将臣民训练得具有奴隶般的精神状态符合他们的利益。“不应该”,“不得不”和“应该”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异化的沟通方式源自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同时也支撑着它们。
戴安娜却能轻易的用倾听的力量,触动大英帝国千年不变的君主体制,这让英国王室分外惶恐,且惴惴不安。
戴安娜与生俱来倾听他人的天赋、敏感的特质、热爱舞蹈的灵魂比常人更能全身心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在各国访问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归属感。
就此,戴安娜的人生使命彻底激活,她展开同理心力量的翅膀奔向世界各个角落。
她是20多个慈善机构的赞助人、主席,100多个慈善组织的代言人,参与了超过150项慈善活动,出访了印度、埃及、巴基斯坦、安哥拉、波斯尼亚等60多个国家地区,被联合国授予人道主义奖。
她对慈善公益事业倾注了所有的努力和感情,她发表关注年轻流浪群体的演讲,她看望艾滋病患者并与他们握手拥抱,她佩戴红十字袖标踏入雷区,她拍卖自己的衣物筹集善款。
英国红十字总会前会长惠兰特(Mike Whitlam)说,她想要以爱取代充满仇恨的地方,并希望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做出大的改变,她想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
人们说, 她戴红十字会制服的贝雷帽和戴王冠一样高贵迷人。
戴安娜车祸去世一周前还曾约美国灵性导师布莱恩魏斯见面,他在自己书中《回到今生》写道:“理解”才是最终的关键,只要你能“理解”你的真实本性,以及你生命的真正目的,人生就会不断转化,然后你就能开始改变全世界。
戴安娜短暂的一生,历经各种痛苦后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将自己的非暴力沟通-同理心力量充分发挥到极致,她被民众们“册封”为人民的王妃。
她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实际上,她就是上天派来的非暴力沟通-同理心天使,现在你知道她的身份了吗?
非暴力沟通系列文章
-全文完-
内容参考纪录片《戴安娜的独白》《戴安娜逝世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