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这个理论能够很好的解答这道题。他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这个问题中,一亿人民币代表的是生理、安全需求,而清华北大则是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1、选择一个亿人民币
如果是在求学时期,我自然选择一个亿人民币,因为那个时候,家中经济拮据,今日不知明日事,读书也不知道有没有出路,随时随地可能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
一个亿作为一个巨大数据的金钱,对于缺钱的人当然是选择金钱,因为这个时期追求的是生存温饱和安全需求。(简言之就是我要吃饭,我要住房)
2、选择北大清华
但是如果是我人到中年,或者家中境况富裕,生活无忧,当然是选择北大清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时人已经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的是更多精神上的需求,比如尊重、比如自我实现,还有就是对子孙后代的教育,都是需要文化和教育的熏陶。
北大清华代表的则是传统中国的文化教育,是很多国人的精神支柱。能够进入这样的学府,自然是另一种心态了。而且就考试难度和奋斗性难度来看,考进北大清华也会比不赚一个亿容易。(小学初中九年+高中三年,现在幼儿园3岁孩子也开始培训了,这是论持久战啊)
3、其他情况
当然这其中也有跳过需求层次的很多例外:
比如家境一般,只喜欢读书的人,我有个初中同学就是喜欢读书一直读到出国留学还是公费的,现在依然还在实验室里奋斗得很快乐。
也有个小学同学读书不咋的,赚钱应该是我们同学群里最多的人,做生意赚得满盆满钵的,对于读书却害怕的很。
也有虽然在困境中,希望追求自我实现,愿意知识改变命运的人。身患重度残疾的甘肃考生魏祥就是在困境中依然愿意进入清华读书,这位六月份以《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红遍网络的残疾考生就是以求学为人生目标。
“清华大学的回应: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让愿意继续学习的人看到了希望。
4、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只要我们选择了不后悔,遇到困境了能够勇往直前,选择哪一个都是对自己的负责,并不是拿了钱就不会遇到困难了,进了北大清华也不代表后半生无忧。
人生路,靠自己走,只要记得不忘初心,方能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