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弯路,无非是种种套路。说到底,还是得战略上藐视之,战术上重视之。
在上一篇《这些年,我在时间管理上走过的那些弯路(1)》里,我分享了自己走的两大弯路:过于严苛记录时间,为了记录而记录;好高骛远定目标,最后啥也落实不了。
今天反思自己的弯路,简单而言,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冲动。
冲动是魔鬼。但这魔鬼来得太容易。
当英语考试分数出来的那一刹那,当突然得知同事暗搓搓发了好几篇文章做了好几个项目的时候,当突然在群里看到谁谁又成功了大家纷纷祝贺(谁也不知道几分真心几分违心)的时候,当偶尔赶路体力不支气喘吁吁的时候,甚至当每天入睡,想着一天下来浑浑噩噩的时候……“冲动”都会跑出来,继而转化为“意志力”——我要开始努力了!
然而,意志力如果不转化为行动力,一切都白搭。
我的冲动简直不要太多。但最后都一一自己打脸。比如我冲动地删除了微信订阅号里所有的非专业的公众号!留下了全是专业公众号,但实际上呢?每天看着涌现的小红点,却常没有动力去点击进去。相反,如果我看看“严肃八卦”“毒sir”之类的好玩又有趣的文章,反而也会心情大好地点开专业文章读一读呢!所以,事情的最后,我悄悄加回来了好多曾被我冲动删除的“消遣类”号。
再比如,我冲动地做了很多计划,一晚上兴奋地没睡觉,想着第二天要怎么怎么努力。但结果呢?熬夜的困顿,直接让自己第二天爬不起来,或者哪怕起床了,一整天也没有精神。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每天睡前雄心壮志,每天起床颓废到死。
言归正传。弯路说多了,该说说对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任何事情只要想到了,在三秒内马上动身去做。
讲真,这个办法我一开始不屑一顾,总觉得自己如此重度拖延症患者,三秒也不会去做。可是,试验了几个星期了,非常行之有效!以至于我很想推荐给每一个跟我抱怨自己有拖延症的朋友。(如果你是行动力强者,就没必要看这篇文章了,不是嘛)
e.g.躺在床上刷手机看文章,想到给娃的奶瓶还没刷呢——这时候,绝对绝对不能想“等我看完这篇八卦文/等我逛五分钟淘宝再去刷奶瓶”!否则一定奶瓶放到天亮都不记得去刷。这时候,什么都不要想,不要思索,不要考虑。直接心里默数“一、二、三”马上爬起来,去把这件事儿完成。
这个办法之所以行之有效,其背后理论是:当身体的行动快于大脑的指挥时,大脑惯性的拖延症就对行动起不到作用啦!
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二:和朋友一起共事。
如果你是一个自认还算有责任心的人,那么这个办法是管用的。
人有时候容易对自己犯懒,但是不愿意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和朋友一起共事,共同制定计划,不是为了督促对方完成,而是为了让自己有一种“不能让朋友的辛苦白费啊”的责任心,带着这种责任心,好好地把自己的事情完成。
我目前完成的论文、研究报告,很多都是和朋友或同事一起完成的。如果对方是比我更有责任心的,我会自然而然地向ta学习,ta发来进展,我必须跟上;如果对方是比较随意的人,我则会承担起安排进度、互相询问进展的角色,为了带动ta一起推进工作,我必须首先完成自己的这一部分工作。
特别是和朋友一起合作,通常都是会有deadline。这是一个督促,也是一个理由,使得你对朋友的负责或督促,都不用担上更多额外的色彩。
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三:让自己形成努力的习惯
我自己有一个切身体验:赶一个大项目,昼夜不歇,交工之后,大睡一天,醒来后,顿时颓废下来。觉得了无生趣。之前赶工的劲头荡然无存。
可是如果有个细水长流的事情让自己一直在不温不火地坚持,不因为加班、熬夜、休假等种种极端情况而改变,那种习惯,就可以慢慢地养成。
但是前提是,这个细水长流的事儿,不会让太辛苦。
比如爱写作的,可以保持日更几百字到一两千字;比如爱运动的,可以保持每天拉拉筋跑跑步;比如爱阅读的,可以每天读几页书写几页笔记;比如爱创作的,可以让自己每天出一些点子,保持大脑创意的活力度,等等。
最忌讳的,是大开大合,大熬大休。任何一个弹簧,都经不起一次又一次地压到极致再反弹。
写在最后。
优秀的人,一定有几种特定的共性品质。比如:保持好奇心,有学习的劲头和良好的习惯,懂得适当延迟自己的满足感,独立自主安排行动计划,不把情绪过于带入/影响工作,等等。而我同样相信,一般般优秀的人,也一定具备上述若干种品质。所以,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才能从浩繁如同烟海的鸡汤文、工具文、方法文、励志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