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泽县的土地都论“方”,都说这方地、那方地,不同的地在过去都有不同的名字。
比如,东六方村村南和西屯庄接壤的叫做“莫家地”,村西南和过去的申底农场接壤的叫“车地”,村西和南风正地接壤的叫“白湾地”,村后和东北庄接壤的地叫“庄户顶”。
想想这些地名,感到很有意思,“莫家地”估计是因为当初的地主姓“莫”,而现在鸡泽县没有姓莫的了,那这个曾经的“土豪”哪去了呢?是战乱呢?还是因为瘟疫呢?“车地”的车鸡泽县现在还有人姓,比如文广新局就有一位姓“车”的副局长,还是鸡泽县的书法名人呢。也许,这方“车”地和人家祖上有啥渊源。“白湾”是咋回事不清楚,但冲着这个“湾”字,就能想象到这里曾经又过一湾水,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便于灌溉。同样,东六方村西北有一方地叫做“河洼”,现在看来,“洼”则洼矣,并没有河,是名不副实吗?不是,应该是千年的河变成了路。
最有意思的是“庄户顶”。
这块地地势高亢,过去曾经有我家一块地,多大记不得了,光记得在哪摘棉花。那个地有个特点,就是地里的砖头、瓦块老是弄不净,现在想来,那方地应该是一个村落的遗址。“庄户”在鸡泽方言里本来指的就是农民,“顶”则显示此地很高。想象一下,几百年前,这里也曾几百人聚居,婚丧嫁娶、喜怒哀乐都在其中。不知什么年月,也许就是“燕王扫北”,村里饱受战火,死的死,逃的逃,村变废墟了。
类似的地儿,东六方村西南与东屯庄河西地接壤的有个“营贩疙瘩”地。地方圆几百亩,中间有个大的土丘就叫“营贩疙瘩”,方圆有十几亩,过去应该更大,生产队时期这里逐渐缩小,后来联产承包以后,周边村民不断扩大耕地面积,疙瘩进一步缩小。小的时候我经常去这个疙瘩上玩,有各种野草野花,特别是有老牛筋之类,疙瘩上还有一眼不知道什么时候挖的井,不深却很宽。更重要的是这个疙瘩上随处可见破砖破瓦,砖不厚很宽,蓝色,一眼可知是过去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想象,这里在古代应该是南有大片柳林,北有大片湖泊沼泽的交通要道,行商坐贾有一定规模。十几年前,砖厂取土,疙瘩变成了平地。取土过程中,东六方有村民获得一只大行军锅,上有铁链,锅皮很厚。我想,也许这里曾经住过一支军队呢。
[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