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6:2017年1月26日,农历腊月29。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室外没有风,有些早春的气息。因常年在外,家乡县城增添了许多景点,如北湖边上的莫愁湖湿地公园,我们都还没有去过。正好趁着下午的空隙去转一转。我们和姨妹两家人驱车前往。
莫愁湖湿地公园,以湖为中心,沿湖四周修建了木栈道,旁边辟出了一大片绿地,加上景观大道,以及周边缓冲区域,面积约有2000公顷,成了一个大公园。听说总投资2亿元,是楚文化旅游的一个品牌,也是家乡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莫愁湖,家乡人更喜欢称之为“北湖”。与其对应的,还有“南湖”,是一个偌大的渔场。而“北湖”的出名,则是缘于战国末期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据传,她就是在此湖边出生和成长,因此“北湖”得名为“莫愁湖”。
在绿地中央,为莫愁女修建了一个高大的雕塑像,供来往的游人参观瞻仰。雕塑像栩栩如生,只见她挥袖而舞,眉目传情,在蓝天的映衬下,犹如嫦娥奔月、天仙下凡。她的舞姿如风拂彩云,轻捷飘逸,活脱脱一个美女舞翩跹。
这尊塑像高大上,记得原在南湖边上的游乐园里,曾陈列了一个小型塑像,是静立挎篮的莫愁女,表现的是她的静态美。她犹如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浅浅酒窝,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宛如玉女。
站在塑像前,若你有丰富的想象,这个塑像定会把你带到几千年前的楚国宫廷中,莫愁女迎曲而舞,演唱《阳春白雪》的情形。她舞若天仙,静如玉女,曾有诗词赞扬她“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
这尊雕像,成为景区的一个亮点。许多游人在她的像前拍照留影,把莫愁女留在自己的影像里。旁边的石栏墙上,还用雕画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楚国宫廷中歌舞的场景。不远处,是一个“莫愁渡”的简易建筑。湖东的“莫愁村”也已投入使用。看来,景区在湖边修建了一系列设施,以突出莫愁女的主题。
看到这么多的主题设施,我曾想,如修一个诗词长廊岂不更好,岂不更能体现莫愁女的主题特色?将历代诗词文人对莫愁女的诗词歌赋展现出来,不是更好的一种文化展示么?将这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联系起来,让来旅游的人们从诗词文化中了解莫愁女,了解楚文化,不是更好么?
小时候曾看过一部叫《莫愁》的电影,依稀记得电影中的莫愁女的眼睛被挖作药引;她投湖而死,化作荷花。据说这是讲述的南京的莫愁女。而在我的家乡,关于莫愁女,有更优美的传说。
传说她刚生下地时,啼哭不断,她的父亲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为她取名为莫愁。她有一副好嗓子,会唱歌。后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和帮助,并传唱了《阳春白雪》。楚襄王征她进宫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王襄哥放逐扬州。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莫愁女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在白雪楼含泪投了汉江。
看完湖边木牌上对莫愁女的介绍,不禁为莫愁女为了钟贞爱情而献身的惋惜!家乡又有传说,莫愁女投江后未死,被人救起,后只身一人远赴千里到扬州,找到未婚夫王襄哥,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联系这个传说,加之南京莫愁女的故事,我曾想,扬州离南京也不远,是不是就是家乡的莫愁女,后来与王襄哥一起到了南京呢?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想,两个莫愁女的时代是否一致?还有,是不是历史的记载有误,将古时的家乡“石城”当作了南京的“石城”,所以才有了二个石城二个莫愁女?若需弄清缘由,还需考证一番。
凄美的传说故事,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时光流逝,岁月苍苍,如今的莫愁湖,以及历史上的石城,不再是唐朝诗人郑谷笔下的“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而是焕发出蓬勃生机。
近年来,家乡发挥“养生山水、长寿钟祥”的旅游特色,大兴旅游产业,开发和修建了一系列旅游景区和景点,吸引更多人来家乡旅游。这不,赶上春节,莫愁湖边,绿地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红灯笼,在微风中摇曳,增添了湿地公园的节日气氛,迎接回乡或者旅游的人们。
坐在湖边的栈道长椅上,我通过手机上网查到关于莫愁女的一首诗词《杏花天·莫愁》(宋·周密),读来令人回味:“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
湖边的游人逐渐多了起来。塑像边留影,栈道上漫步,石凳上私语,草坪上嬉戏,大人小孩都尽情地享受着这温暖的午后、优美的环境和节日的相聚。
抬头再望莫愁女,只见她正深情地望着这一切,舒心地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