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阴郁寒冷的季节,一个寒风凌冽的傍晚,一个体重超重外加一事无成的大龄姑娘,穿着运动服,开着手机上的跑步记录软件,跨过四公里的车水马龙,穿过一路弥漫的汽车尾气和灰尘,来到了当地一家比较上档次又有情调的新华书店。孤单地坐在书店的某个角落,手里捧着的是苏芒的《为热爱而活》,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的《你的坚持终将美好》。看起来视乎这是个有上进心的姑娘,是个追求正面能量的积极的姑娘。然而可能若果不经过清醒而又深入的思考,可能她自己也不明白,她之所以对这种书情有独钟,其实只是因为,长久的懒惰和拖延让她很久都没有感受到过坚持所带来的美好,她也好久没有热爱过某件事、某个人,为热爱去生活。
她在这样的文字中,看着别人的故事,别人的力量,仿佛这些真的能推动她体内懒散的血液流淌,暗暗地为自己打气,暗暗的第N次对自己下决心,这种境况该怎么去形容,如果找不出来辞藻,那么就用客观的历史来表达,她已经在这样的光景中度过了十年的光阴,不,不是度过,是虚度。
微信的提示音响了,是念书时的一个小学妹,“学姐,能不能耽误你5-10分钟的时间,填个调查问卷。”末尾还配了一个<害羞>的表情。她看到后并没有立即回复,一种莫名的抵抗进入她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来自于她刚刚受到的书中文章的激励,决定要把握时间,去努力塑造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而凭她的直觉,这种问卷调查无疑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时间对她来说多么地重要啊。可是碍于情面她最后还是给了小学妹一个回复“好”。学妹还是一如既往地有礼貌“好的,谢谢学姐了。”回到住处,她想着先刷十分钟的微信,然后赶紧把这个问卷调查给做了,免得耽误她更多的时间。后来,后来,她点开了自己关注的一些鸡汤公众号,再后来,三个小时过去了,十二点多了,她困得不行了,抱着手机沉沉睡去了。寒冷的季节阻止不了黎明的到来,晚睡的疲惫无法改变她要早起上班的现实,熬夜所消耗的精力使她一整天的工作和生活毫无生机。
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天,她才突然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个承诺没有去完成。打开那张问卷调查表。
1.提到"愧”,你会想到什么?
2.你觉得“愧”的涵义是什么?
3.你觉得“愧”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体验?(内容)
4.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觉到“愧"?
5.你觉得“愧”的影响有哪些?(积极、消极)
本来是想抱着敷衍的态度,像完成任务一样地结束这个最初她看来对自己毫无意义的问卷调查。可是,人啊,也确实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许多事情不能细想,一旦思考起来, 思绪会越走越深,情绪也会跟着越来越复杂。
第一个问题让她回想起来自己几年前持续了好多年的经历。2008年的九月。她的外婆带着绝望离开人世,外婆的最后的日子一直处于绝食状态。自那以后,外公和外婆长期在她的睡梦中出现,有的时候是童年时期和他们在一起的一些生活场景;有的时候是回魂的诡异场景;有的时候是另一番人生结局,外婆活到了一百岁依然身体硬朗,一家人其乐融融,让她在梦中体验到了短暂和虚无的幸福;每当午夜梦回,她的心就在那片逝去的日子里徜徉,独自离家的她,心在那样一个又一个漆黑又孤独的夜里不断下沉,难以承受。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概有五六年,起初她以为自己之所以会长期做这样的梦、反复陷入这种情绪中,肯定是因为自己太想念外公外婆了,毕竟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人,在她的生活中,即便父母很爱自己,但是父母毕竟对自己还是持有要求的。而外公外婆从来没有要求过自己,只一味地对她好,希望她吃饱穿暖,希望她过的开心,看到她来看望自己,脸上会露出自然的充满阳光的喜悦,那种发自内心的真实的爱,沉甸甸地丰富着她的情感;她想,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外婆去世时,自己还是个羽翼未丰的高中生,而如今的自己有了收入,有了能力去回报她,可是却没有机会给外公外婆买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无法给爱听戏曲的他们买一个质量稍微好一点的收音机;答应了外婆有生之年再带她去一次北京,今年她去了北京,爬了小时候外婆给她看过的照片里的长城,可惜只能自己孤身前往,那个承诺再也无法实现了。
如果是因为这些,大抵可以用“遗憾”两个字来形容,为何提到“愧”,她会想到这些?其中的原因是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也从来没有也不敢对任何人说,更是长久逃避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那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人性的恶,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久病的外婆,对子女的依赖在很短的时间里增加,会不停地要求照顾她的人为她做这做那,甚至明明是下肢做了手术,却连上肢也不愿意动,让孩子喂饭给她吃。外婆看起来很享受被子女们围着照料的日子,但她的这些种种的行为长此以往,在晚辈的眼里渐渐变成了一种“作”,变成了一种没事找事,尤其是在各自有家庭和事业的情况下,对她渐渐失去耐心,就连舅妈们聚在一起的谈话内容都变成了一种对她私下里的讨伐,渐渐地,这种情绪写在脸上,渐渐地,这种情绪表现在行为里,渐渐地,这种情绪传递给了她,这个当时已经有十八岁本该有独立思想的姑娘,却没能清醒地分析和回应自己所面对的环境。她和大人们一起表达着对外婆的厌恶,毕竟是外婆在扰乱所有人的生活,毕竟是外婆,耽误大家的时间,外婆又“作”又“没事找事”。她永远无法忘记,外婆递给她一根煮玉米让她吃,她厌恶地转身就跑,头也不回地骑自行车上学去了。她不会想到,没过多久,外婆绝食了,一天天虚弱。她看着母亲焦虑又殷切地劝着外婆吃饭,母亲亦带着哭腔让自己也去劝劝外婆。她仍然天真地以为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外婆饿了自然会吃饭,然而她等来的是外婆去世的消息,她最后一次看见外婆,她骨瘦如柴地躺在堂屋的草甸上,皮包骨头,至今无法想象一向心思敏感又细腻的外婆去世之前的心理状态,她在想些什么。恍惚中,她看到小时候生病时的自己,也是那么矫情地渴望大人们的陪伴,和那时外婆慈祥爱怜的神情。
多年以后,无论何时何地她看到那金灿灿的煮玉米,都会想起外婆递玉米给她吃的画面,都会想起当时外婆那殷切和期待的眼神。这就是”愧“带给她的最真实的心理体验吧,她的心田在洪水泛滥之后留下了积水,一点点与此相关的风吹草动都会在她的心里掀起惊涛骇浪;”愧"也会让她对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许,想着如果可以回头,假如岁月可以重来,这种无法实现的期许又会使她陷入痛苦的恶性循环。她只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一句民间俗语,不清楚它具体的来历起源。千百年来,不论何时何处,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要超过子女对父母的爱几倍甚至几百倍。如果是母亲对待生病的孩子,她会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照料和担心着,而很多做子女的会相互推诿,总是要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如果这世上不是慈母多过孝子,公益广告也不必总是教育大家要孝顺父母,而父母爱孩子却从来不需要教育。这种已经无法回头的人生体验,让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太过分的麻痹自己去夸大自己的耐心和善良,而忽略了自己人性当中焦躁和恶的一面。
她第一次“血淋淋”地去面对去思考“愧”这个话题。“愧”的涵义在她这里应该是一种打破了世俗的道德原则或者自己所既定的处事底线之后所带来的一种悔恨、羞耻和不安的心理体验。在背信弃义的时候会出现,在辜负爱自己的人的期许的时候会出现,在本可帮助别人却在当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的事后会出现,在违背承诺的时候会出现,在没有办法回应亲人和朋友的恩惠的时候会出现......
而眼前的生活状态又何尝不是一种应该愧疚的光景,在毫无作为的等待中消耗自己生命的同时,也消耗着父母亲人的盼望,还好父母尚且安好,自己还有机会止损,让无法重现的幸福再次临到,让父母的晚年不再与那样的忧伤结缘。“愧”所带来的影响是消极的,它让人不快乐,让人无法享受当下的时光,让人否定自己,无法接纳自己的人品、道德或者能力......“愧”所带来的影响又是积极的,它引人思考,发人深省,让人清醒。就像此时的寒冬,有些许刺骨,却让人清醒,有些许萧瑟,却有阳光下便开的山茶,正如此时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