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小山村里,农民采了一批茶叶,它们制成茶叶之后,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被送往大城市里的高档普洱茶展览区,每饼茶叶价值上万元,另外一部分被送到了一个普通的茶行每饼茶叶千百块,一样是茶,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有些人辛辛苦苦比别人多读了三年的研究生,出来找工作却依然干不过本科生,难道读研无用?
不是说好的能力更为重要吗?为什么名校毕业的学生即便能力比不上普通院校的学生,但在面试的时候,还是能够很快脱颖而出呢?难道这仅仅只是社会偏见?
为什么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呢?
不难发现,以上的疑惑都有个特点,原本两个差不多的事物,结果在竞争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快就被PK下来了out了!为什么竞争有这么大的差异,竞争长什么样子,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竞争呢?
引用古典老师的分享,其实竞争是分层次的。有几个不同的维度,而不同维度之间的竞争力也是不一样的。就如同在《三体》中介绍的,高维度可以分分钟干掉低维度的,并且高维度的可以很轻松地理解低维度,但是低维度却只能无奈地唱着“你的世界,我永远不懂!”
问题来了,竞争力的层次有哪些呢?
一,体力的竞争
比如保安,农民工……他们主要靠出卖自己的体力来赚钱。体力之间的竞争门槛相对比较低,因此竞争也是较为激烈。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体力的竞争就是那些简单的加工厂,他们没有任何的核心技术。他们依靠出卖自己的生产力换取社会价值。
二,知识竞争
这个容易理解,比如研究生,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他们主要进行知识的竞争,很显然,从研究生到初中生,他们的竞争力在逐步递减。
三,技能和才干
技能和才干的竞争要远比前面两个牛了!可能他们的学历不高,但是他们却拥有很高的技能。比如现在一个普通的按摩技师,美容师,保姆,他们的工资收入要比很多刚毕业出来的大学生要高!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大学生他们的PK还停留在知识层面,而那些手艺人,他们的PK已经上升到了技能。
四,资源
在我们的身边有些人他们不用出卖自己的体力,也不需要去叫卖自己的知识,他们也没有一门技能,但是他们却拥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这也引起了很多底层人士的不满,他们凭什么“不劳而获呢?”
其实,他们已经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的PK了,那就是资源的竞争。他们有可能只需要买几套房子,再转手出去就可以赚到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有些人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都差不多,但总有一两个人可以很快脱颖而出。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强的能力,而只是因为他们可以链接到更多的资源,有更多的人认可他们。就像为什么差不多一样的茶叶,有些却可以高价卖出,那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就如同,我们现在只值年薪12万,但当有人愿意20万挖走你,那你的外在价值也就提升了。
案例:一起看一下培训师是如何通过这个结构模式进行竞争的。
体力上,有些老师他身体素质实在强,可以连续讲课半个月,那他的体力竞争就可以超过一定的人了。
知识竞争,如果你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以及你拥有比别人更强,甚至不为人知的知识,那你的竞争力也是可以超越一部分人。
技能和才干,一个培训师从最初的模仿,不断练习,最后也就没慢慢地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培训风格。
资源竞争,有可能你上了把家讲坛后,粉丝暴涨,身价倍增,其实你会发现,他什么也没做,也不是自身提高了多少!
其实,还可以再多一个层次的竞争,那就是系统。比如有个人,他创造了一套哲学体系,很多人膜拜,信徒遍布全世界,他就是佛陀。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说“这越往上,竞争力越强,那还不如直接修炼资源这个竞争力呢!但这不现实,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自己的才干,那他凭什么去换取资源呢?除非他老爹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资源!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1.竞争层次越高,一个人的可迁移性越高。
简单地说,就是当你有一定资源的时候,你就可以投入到各种行业企业。而不会受到技能货才干的干扰。
2.打好基础一步步往上走。
资源的竞争,我想,这是很多人所看不到的。看到的人可能也会觉得,那可能也是自己所期待的一种竞争模式。比如作为一个自由培训师,他的竞争层次在于知识和技能的竞争。理论上,还是一种“讲一天课,领一天工资”如果不出去卖声(身),那只能饿肚子的打工模式。
但有些人意识到这一点后,他慢慢地在建立自己的资源,逐步变成了培训的平台。比如他有很多客户资源,有课的时候,他就让其他老师去上,他赚取中间的差价。此时,他不用出去卖,也一样可以有收入来源!
但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自己拥有超强竞争力的同时,资源才能一步步累积。
比如很多老师都会写书,其实他们写书并不赚钱,但是写书可以提升他们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带来一定的资源,他们这其实就是把资源的竞争融入在自己的竞争能力当中去。
3.走出舒适区,避免“熟练的无能”
有些人在同一个岗位做得很久,很熟练。如果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尝试新事物,他们会本能的拒绝,因为现在的工作太熟悉了,而到了新岗位就什么都不懂了,那真是一个挑战。
就像李笑来老师,他的理念是把“七年当作一辈子”,当他在新东方干得很不错的时候,他走出来了。他写书,写文章不断积累自己的资源,即便他现在写专栏像是在讲课,但这种讲课方式也比绝大部分人讲课强,可能有些人讲课一次就只能几个人,但是他却可以达到十万人以上。并且这种方式可多次传递。试想,如果一个老师想通过自己的语言来给十万人讲课,即便每次上课一百人,那也需要上一千期!
当我们搞清楚这个世界的竞争模式的时候,对于文章一开始的疑惑,相信也会有很多理解了。
为什么很多企业一定要名牌大学的呢?因为名牌大学已经有一定的资源累积,企业招聘高素质人才概率更大;
有些茶叶之所以价值十几万,那是因为当有人觉得它值那个价,并愿意为其买单的时候,它的价值也就出来了。
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我们的竞争还停留在知识的竞争模式,而遇到技能才干的竞争时,就只能分分钟被秒杀了。
竞争力的金字塔,让我们一起像打怪一样,一步步脚踏实地地打造我们的竞争力,同时也别忘了开拓自己的眼界,保持一种开放的学习态度。
不要以为自己是武大郎,就总认为姚明是两个人叠加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