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两个字前,我很难想到合适的定语,可能连身处其中的人也无法形容个中滋味,也从来没有人给出过一个标准的爱情模板,正是在这种无形态和无标准的多样里,爱情散发出的五彩光芒才能那样诱人。看完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后,我找到了一个令我艳羡的爱情样本,它虽只是爱情众多面貌中的一面,但如果可以,我也想沉溺入这样一段爱情中,哪怕它即刻消散于第二天升起的太阳下。
这是一部没有所谓的剧情的电影,导演制造了一个浪漫的空间,可以说这是一个封闭甚至有点超现实的空间,男、女主在火车上偶遇,同游于维也纳。在这期间,他们毫无目的地漫步于维也纳街头,多数时候,面对镜头,他们只是无休无止地交谈。其实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遇见了什么样的人,他们两人始终都深陷在一个如梦似幻的二人世界中,外部的环境和人物是点缀,是话题和素材。在这样一个闭合的空间里,二人相处时的均衡感让人觉得恰到好处,女主一颦一笑间不会觉得轻浮,而男主袒露心声时,也尽显其真诚,原来没有了国产爱情电影里经典的失忆和堕胎剧情,男女主也可以不增一点也不减一点地相爱,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的那种相爱。原来脱离了喋喋不休关于爱情的隐喻,当我们直面两个真正喋喋不休的灵魂本身时,我们也不会觉得乏味。
就在这样一个电影和观众共通的生物场中,爱情最真实的某一面得以展现,恋爱中的观众或许会思考自己当下和对象的相处模式,单身的观众寻思着有朝一日也碰见这样一段奇遇,开始遐想奇遇背后的那个人会是什么模样......好的电影总是这样的,它不带给你任何联想,却又让你浮想联翩,这并不矛盾。
相对于传统的爱情电影,本片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其诗意而又充满哲学意味的叙述手段。整部电影几乎全由男女主的对话推进,讨论关于家庭,关于童年,移步换景后,又是一翻对恋爱观的袒露,在这样诗意的线性叙事下,观众不需要依赖情节的预设和导演不懈的指示,走到哪里聊到哪里,一切都行云流水,自然而然地发生着。神奇的是,这样一部缺乏主线和情节的电影丝毫没有让我分心或者心生倦怠。
当我们看着这样一对在人海茫茫中偶遇后,抓住彼此的情侣,他们一起闲逛,一起听cd,一起去教堂和墓地,一直不停交谈,不停交谈时,我们到底为何觉得如此有趣,又如此羡慕呢?
我在生活中总能碰见牵着手,各自看着自己的手机,一言不发地沉入黑暗中的情侣,当然我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只是我是一个害怕沉默,讨厌空气凝结的人,我们总觉得情侣之间不可能一直都有话聊,或许只是因为你还没有碰到那个不需要预备想好话题也能张口就聊的人,那个人不需要你小心翼翼地试探,也不需要你一步步向他低头或靠近,变成他或取悦他。电影中男女主的偶遇是最好的证明。你或许不承认,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和男女主一样都有一部分是属灵的,只是在一次次失望和现实的挫败中,那一部分被打磨地坚硬起来,但人类就是这样的,渴望交流也渴望被认同。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羡慕电影中男主和女主充满梦幻泡影的美好一天吧,他们两个人通过聊天,慢慢熟稔,慢慢交换观点,慢慢倾诉,在碰撞和反馈的过程中,慢慢达成连结。看这个过程慢慢发生是极其愉悦的。
但这部电影真的具有现实意义吗?它所描述的那个世界似乎距我们相距甚远,男女主的相处模式可能在某些人看来太过理想化了,置身事外的我们是否也缺少和盼望一个所谓的“灵魂伴侣”呢?
我的答案是,取自生活的电影可能会略高于生活但却从不会脱离生活,只是在现代的大环境下,“灵魂伴侣”仿佛是泡沫和虚高的代名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件东西遥不可及,或者并不存在,一部分原因得归结于”灵魂”二字在有些人看来太过宏大和沉甸。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恋爱前的场景,大多数是从手机上打出“在吗?”“看看?”这些疑问性字眼开始的,而恋爱后的场景,不约而同都变成了中午不知道吃什么的讨论和睡觉前用“爱你”和“我也爱你”来彼此确认的关怀。这是我们这代人感情状态的一部分,反观我们父辈的爱情,似乎羁绊他们的慢慢也不再是爱情,而是家庭,日子和孩子。
我并不是排斥日常生活必经的琐碎和乏味,但我们真的没必要把“灵魂伴侣”归化为虚无缥缈而值得讥笑的那一类,有这样一部不断展示两个慢慢靠近的灵魂的爱情电影的应证,至少我会觉得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与我合拍的人,ta现在正在人群中发出和我契合的频率,我们或许正背道而驰,或许多年后笃定地认出了对方,又或许终其一身也遇不到彼此,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这样的人存在,就像偶遇彼此的男女主一样,也希望看完电影后的你,至少能燃起一点这样对爱情盲目自信的火焰。这或许是整部电影带给我的现实意义。因此,当我们觉得一个状态太过于理想化时,是不是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等待和真正去经历它的勇气呢?
当然,电影中不只是有大段大段的对话,男、女主二人的互动不限于此,其他的细节也是讨喜的一部分。老舍先生有过这样一句妙极了的话:“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长话。”这句话映衬了电影中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场景,当两个人初到维也纳时,一起逛cd店,挤到了一间狭窄的试听室里,当留声机上的音乐响起的时候,一切都静下来了,氛围慢慢微妙起来,两人的眼神开始游移,男主时而低头假装不经意地一瞄,女主半羞半笑地来回瞟,爱情的苗头不过开始于两个人用眼神躲猫猫,二人的目光始终没有搭上,此时无声胜有声,那种还不怎么熟悉,心里却有些微心动的羞涩感立马洋溢出来了。我喜欢这个场景,也喜欢演员的这段表演,虽然它不是标志性的,但足以证明导演场面调度的功力,让这部看起来或许喋喋不休的电影,更加可爱了一点。
电影结尾时有一组镜头,关于第二天清晨,镜头掠过了男女主去过的公交站,游乐园,墓地,公园的草地,中央广场。一切都被赋予了一种现实清冷的氛围,仿佛男女主已经离开这些昨日旧梦的驿站,各自奔向各自的现实。这些场景并没有因为男女主待过而变得不一样,依旧和往日一样寻常。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他们继续谈情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