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深化教学改革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促进“教-学-评一体”。这为“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进一步探索、尝试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由此预见,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教-学-评一体”将会是今后集体备课研究的重点内容。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课标,分解课标,驾驭教材,整合教材,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在读懂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大单元目标、叙写学业要求、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大任务、开展大活动、思维大迁移、结果全反馈、作业分层分类设计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科学化特征。
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大单元教学是一个体系,需要系统地统筹和安排;要求教师建立好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五莲县育才小学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运用,开展“大单元教学”主题教研展示活动,引导教师建立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激活教师“大单元教学设计”思维,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跨越科研究团队,实现跨学科资源整合。
一、跨学科主题课程
我校跨学科主题课程是“低段选择、高段综合”课程体系中为一二年级专门开设的课程。它在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从儿童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孩子这个年龄阶段完整认知周围世界的基本特征,以系列化主题的形式,跨越学科界限,多学科进行融合,将儿童生活卷入,避免人为撕裂学生完整生活,引领儿童深刻体验。
我校开设“自然的温度”“柿子红了”“蔷薇花开”“松柏长青”“探栌课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深刻体验。如“自然的温度”课程融合各学科的特点,开展“自然的温度”融合课。
如惊蛰这一节气:仲春时节,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伴随着“惊蛰”缓缓走来的脚步,语文组的老师也带着孩子们一起了解有关“惊蛰”、的文化习俗、诗词谚语、名人故事等。孩子们在课堂上读诗词、诵谚语、说故事……,感受万物的变化。 科学课上,让学生用眼睛去探寻小动物们在春暖花开时的变化,观察生活中的植物生长,春雨雷电的样子,绘制出了一幅幅春日的创意记录。音乐课上,孩子们唱“惊蛰谣”跳“律动操”。
学校还利用劳动基地——禾下乘凉,在各个节气开展不同的种植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如雨水时节,学生播下秧苗,体会农民在乍暖还寒时节劳动的艰 辛;秋分节气,是丰收的时节,学生又亲历农作物的收 获。在劳动中,学生增强了对农民的崇敬感。
二、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大单元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大单元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是要有结构化的抓手,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找到的单元教学结构性的抓手,他们分别是概念引领、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概念引领的意思是单元需要一个指向素养的整体目标,它应该是反映学科本质的一些核心观点,我们将其称为“大概念”。问题导向的意思是单元需要一个学生可以持续思考和回答的“核心问题”,学生在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逼近对“大概念”的理解。
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序,以知识结构为体系,重组教材,重新梳理知识点,进行跨年级的知识迁移。以问题为引领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以真实问题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由问题引领的整体性的单元数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整合了数学知识,能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
1.设定问题
以问题为引领的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要探究真实情境中的大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把单元的整体知识转化为不同问题、任务和活动。
“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解决”,聚焦这三个大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新概念的一个有效手段。在以问题为引领的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发地提出三个大问题,再将这些问题进行细化和延伸,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小问题,根据学生的小问题设置学习任务。因此,教学要以单元为背景,以问题为主导,以提出问题作为探究方法,最后创设情境,以解决真实问题。这正是以问题为引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之所在。
2.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知识内在本质为标准组建教学单元,进行单元整体规划,确定单元主题、明确单元目标、设计单元大问题、细化单元小问题、设置任务解决问题、设置活动思考问题,设置总结问题。学生在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与力量,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整体设计的思路如下:首先,分析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后整合教材;其次,建立每节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每节课都是为完成单元目标而设计;再次,根据单元概念提出三大问题,延伸并细化这些问题,形成要解决的相关任务;最后,对于每个任务,设计相关活动解决问题。
如数学《周长》这一单元,在教学的第一环节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每学习一个新概念时都向自己提出问题what、why、where,据此设置单元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将本单元设为4个课时,分别是“周长”“周长(试一试)”“长方形的周长”“练习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的相似性和可迁移性决定了教学知识的可整合性,因此淡化公式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意义,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结构化的知识结构。故将“周长(试一试)”和“长方形的周长”两部分知识内容整合为1课时,另外增设一节拓展课“周长的变换”,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周长的意义与计算方法,还可以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形状的变换对周长的影响,自主探索在面积不变时周长的变化规律。基于以上分析与思考,我们尝试对本单元进行如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的重组设计。
以“大问题”为引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和知识本质结构为主线,重新整合传统教材的学习内容。大单元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同时这也是一次改进课堂教学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机遇。变则通,只有改变,才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让教育改革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真正从教育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