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宝宝当了班长,但平时话不多(在家话特多)一张口说出的话特别幽默风趣,逗人捧腹大笑,他还像没事人一样,老师说:“我最爱听啦!”
老师说她对宝宝的一件事影响很深刻。别看他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学习积极向上,虽然平时话不多,但脸上老绽放着笑容,身体协调性特别好,一点儿都不娇气,吃饭也特别好,办事有眼有板。
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在一次“项目讨论”的环节。
当天讨论的是设计下午去社区书店购物的计划,6、7岁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出风头”啊,几乎每个孩子都在那里争先恐后地说,好几个都没轮到老师点名已经边举手边对着老师说,“我认识钱,我知道怎么结账”;“我认识路,我们这里出发,出去要经过两个红绿灯”。
这个小男孩一开始也不插嘴,就是默默听着,等到大家一轮说完了,他才举手,得到老师点名后才开口,“我们要不分工一下吧,张x你认识钱,那钱就由你和任xx负责;颜xx你认识路,那就你和周x负责带队。。。”他的提议很快就得到大家的支持,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职责,这个计划就这样很好地制订好了。
因为这件事,我开始对他额外多留意了。我发现,相比有些孩子在自由玩耍时争着去拿自己想要的玩具,他会等待大家先选,然后自己再拿,遇到其他伙伴因为玩具发生纠纷,他还会出主意协调。
相比其他孩子开会时间争着说话让老师看到自己,他总是非常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还会点头,然后自己有想法时就会举手等待点名。他的性格挺淡淡的,用大人的标准来看也许就是“与世无争”的样子。
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虽然不争不抢,但他内心是很有自己主意的,同学们都很愿意听他,很有领导力的一个孩子。
领导力,这是每个父母都希望培养孩子的。随便打开任何一个美国常青藤大学招简章都会强调这点,任何一个公司招聘经理以上职位也会看重这个。但对于孩子世界的评判,我们似乎更容易简单化,印象中似乎就是那个愿意表达、愿意说,凡事都是主动争取第一个,很“厉害”的孩子才是做班长做领导的料。与之相对的是这样的声音,“孩子不声不响,不争不抢,会不会成不了大器?”
但这个学前班的小男孩是特别高高在上,气势压人的吗?完全不是。对于“领导力”这个定义,我们似乎有点走偏了。因为每个地方都在说“领导力”,于是我们都没停下来认真思考,到底哪些素质可以形成一个好领导?
这一点在美国教育中也开始逐渐引起注意了,哈佛大学的领导力学科的Barbara Kellerman教授甚至还提出了“跟随者”概念:先让孩子成为一个好的跟随者,好的跟随者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其中这两大品质尤为重要:觉察力和合作精神。
和大家说过,宝宝是个慢热的孩子,我曾经一度也有压力,总是希望他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样可以争着说话,可以争着去参加某些活动。现在回头看,其实我也是不经意陷入了追求领导者的怪圈了。
领导最关键的能力就是可以聚拢一群人,让大家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完成一件事。如果只是一味鼓励孩子做“第一个”,为了追求表面上的那个“快”,也许反而错失了让孩子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
宝宝,站好最后一班岗,好好帮助老师搞好工作。记住,这是你人生中第一次开始当“官”。今后的路还很长,望你要不断的努力,让这成为一次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