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虽然我家离海很近,但我也只到过几次海边。且去海边那几次,都是友人邀请的缘故。我不喜欢大海吗?也并非如此。
小学学校的广播里播放的歌曲不是《大海啊故乡》就是《外婆的澎湖湾》;书本上也总能看到与海有关的文章;那时候台湾、香港的影视还很流行,男女主角在海边浪漫的场景也经常看到。小时候的我没有亲眼见过大海,但大海好像就在我的周边,在我的生活里。我能闻到大海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我也想象出大海辽阔、蔚蓝而神秘莫测的模样。
风平浪静的海、波涛汹涌的海、夕阳西的海、月色朦胧的海……大海不断变换模样反复出现在我的大脑里。大海就如同我生活里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喜欢它,向往它,但是我却从未主动去触摸它。我只是隔着电视的屏幕遥望它,或者单纯的去想象。
其实去看海对我来说很简单,骑着自行车沿着南流江这条入海河流行驶15分钟就可以了。有时候,我也心血来潮,想:今天天气那么好,去看海吧。可是,当我起身的时候,又觉得大海应该在遥远的地方,就像星星一样美好而触不可及。我怕,我见过了大海便失去了对它的喜爱;我怕,海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因为我知道只有憧憬的而未见过的景色才是最美的。也是因为如此,我迟迟未能见到大海。
五年级的暑假,同村的同学邀我一起去看海,我才第一次见到大海。那一天的天气并未很好,远处的大海白茫茫的一片,蚝场的木桩若隐若现。南流江的入江口宽广得见不到对岸,海水倒灌涌入江流,海浪如一排整齐的士兵般攻入江中。耳边传来挖沙船突突的响声和农家鸭子的叫声。
我们走在海堤上,一边漫步一边感受着从大海深处来的风。当走到大闸门前,我们停了下来,沿着阶梯从海堤上下来了,走在洁白的沙洲上。周边的沙洲生长着一片红树林,红树林的树并不高还不到我的胸部。红树林里的海鸥因为我们的突兀到访受到了惊吓,拍着翅膀飞到更远的地方了。
第二次见到大海,在很多年之后了。那天我在北海遇到了两年未见的高中同桌,他建议我们去银滩走走。我正好没事便同意了。那时候,银滩还没有到旺季,游客并不是很多。海风挺大的,碧绿的海面上波涛汹涌。我们光着脚丫坐在细软的沙滩上,一起遥望大海,谁也没有说话。
漫长的海滩上,除了我和同桌,还有两批游客,一批是一对年轻情侣,女的带着草帽穿着褐色裙子摆弄着各种姿势,男的拿着单反相机拍照;另一批游客是一家四口,他们下到海里游泳,不过浪大他们只呆在很浅的区域。
我们在银滩坐了一个多小时。我知道他和我一样也经历了一些打击或者挫折。可是我们谁也没倒苦水,我们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享受着大海的美。
后来我大学毕业后去深圳打工,在惠州又见到大海。惠州的大海也很蓝,也有漫长的海岸线,可以看到小岛,沙滩上有非常多的游客。可是我感觉好陌生,它不是我认识的那一片海。突然觉得大海也有自己的性格,就跟人一样。
从太空上看,地球上的海几乎都能连成一个整体。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每一片海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它们对于地方上的人的意义也会不一样。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见到过几次大海了。可是我依然觉得大海离我那么远又那么近,它还是那么神秘而迷人。就像远方的佳人,令人思念。
地球的大部分颜色都是大海的颜色,地球上的生命也起源于大海。或许也是因为我们起源于大海,所以我们才会对大海那么迷恋,就好像倦鸟迷恋归巢一样。当有一天我们离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的大部分会带着灵魂通过某种形式回归到大海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