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愿与曾经、正在、即将奋战于求职之路的诸位共勉。
“你为什么就是不肯留在北京?”
“买不起房。”
“N市的房也不便宜。”
“至少我爹买得起。”
“N市平均收入那么低,凭你的能力在北京肯定能找到工资很高的工作。”
“呵呵。”
“你回去真是浪费才华了。”
“我有个屁才华,在哪儿都是混口饭吃罢了。”
“唉,要是我就坚决不回去。”
“嘛,要是你以后有能耐,就替我把平行空间的那一份精彩人生过了吧。”
这是之前我跟闺蜜小Q的对话。小Q对北京有着强烈执念,正在为了实现北漂梦而竭力奋战第三次考研。对于我“逃离北上广”的决定,她很有些不解甚至不平。
不仅仅是小Q。“为什么不留在北京?”这个问题,我已经听到耳朵长茧了。
另一个很烦人的问题是“为什么不去当老师或公务员?又轻松又稳定,最适合女孩子了。”这样问的大多是长辈。
但我已经作出了选择。这是我自己的人生,别人觉得好或不好,算个屁事儿。
2015年1月初。我从北京回到N市。N市是我老家所在省份的首府,一座介于二线到三线之间的城市。
我到达的当日,就立刻给S出版社的社长发了一条短信——姿态之谦卑、言辞之恳切,使我至今想来都觉得自己的情商是个黑洞。
我上个暑假曾在S出版社实习,对于那里的一切都很喜欢,非常非常希望毕业后能够留下来。为此曾跟编辑部主任和社长分别进行过长谈,主任很喜欢我,但社长的态度很犹豫——“你能力很强,但社里女员工太多了……现在出版业的效益很一般……你到时要是实在找不到别的更好的工作,咱这儿也欢迎你……”
我在学校想了一个学期,觉得自己还是喜欢这份工作。打过几次电话回去,如今又在短信里表明决心。
但得到的回复只是一句“我正在外地出差,回头再电话联系。”
于是我傻等了十天,却没有接到任何电话或短信。而且问了别人得知,社长早就回来了。
我陷入了焦虑。原先对S社怀抱着极大的向往和执念,并以为我的决心、执着以及工作能力打动社里高层;现在便觉得自己像个被敷衍了的弃妇,不禁悲从中来。
之前我爹便有过担忧:“你真的有把握一定能留在S社吗?不做其他的准备也没问题吗?”
但那时候我对自己太有信心了,觉得只要我坚持就一定会被接纳,“况且那儿的英文编辑刚跳槽了呢,主任说了,社里正需要一个我这样的人呢……”于是在学校的时候便只随便投了几份简历,甚至还因为懒得买机票而拒绝了省日报社的笔试邀请。
可结果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说的大概就是样子了。
我当然没有再主动联系S社社长。我振作精神,在电话里对同样陷入焦虑的爹娘说:“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大不了我试试老师或翻译,再不济还能考公务员呢。”
在接下去的大半个月里,我便进入了疯狂模式,每天不是在改简历就是在投简历,不是在在面试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那短短的十几天,我投出了近百份简历,跑了二十多家面试。哪怕是从前不屑一顾的小公司甚至刚起步的创业团队,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看了,心想着反正就当见识见识呗。然而一路跑下来,却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身无长技的挫蛋:
因为觉得自己也许可以做老师,于是去了一家培训机构面试。现场要求试讲英语中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我举了两个例句之后便开始语无伦次,最后当场被婉拒了。
因为觉得自己也许可以做翻译,于是去了一间小型外贸公司面试。老板有点装逼,他用中文提问,要我用英语回答。最后双方相互看不上,果断掰掰了。
因为觉得自己对文化教育方面有点兴趣,于是去了一个研发汉字教育的小团队面试。自我感觉很良好,人家很热情地说让我回去等通知……最后,倒也一直没有消息了。
因为……算了,往事不堪回首。
总之,在把N市几乎跑了一圈之后,我的自信心指数降到了最低谷。我看着自己的简历,“社会实践”一栏填满了各种出版社杂志社的见习经历,简直欲哭无泪。文字编辑,我认为最适合自己、也是自己最喜欢的工作,这辈子还有机会吗?
除了放我鸽子的S社,N市较有名的国有出版社还有好几家,但只有一两家贴出了招聘启事。我在学校的时候也投了简历,但迟迟都没有回音。更别说那些我本来并不太想干的工作了,连它们都不要我。
不知道那段时间算不算我的人生低谷。虽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安慰和鼓励我,然而千篇一律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却让我烦躁无比。我的车在哪儿?我的路在哪儿?没有人能告诉我答案。当初决定回来的时候,我曾经跟小Q说“没事儿,小地方嘛,反正我已经连拼爹的心理准备都作好了。”何等轻松潇洒!现如今才发现,在缺乏合适机会的情况下,几乎是有爹无处拼……我几乎都有点后悔离开北京了!
就在我打算把简历撕了,准备翻开公务员考试资料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讲完那通电话后,我握着手机的手还在不断地颤抖。
那个电话,像一道闪电,划过我人生前路的大山,劈开了一条车行道——这个比喻是不是很恶俗?但真对俺当时的心情来说,是超级无敌十分贴切的!
第二天,我到了J出版社,见到了辞书编辑室的两位负责人。闲聊了一番,总编老太太和主任大姐的表情似乎很满意。但我并不敢太乐观。
又过了几天,J社人事处通知我去参加正式的笔试和面试。
我立刻扔下公务员的书,在那两天里背了几百个常见错别字,重温了一遍语法知识,外加英文若干编辑基础若干……
考试那天,去了差不多二十个人。签到的时候,几位老师很亲切地跟候考者侃大山——虽然“不要以为出版社就是刻木板的啊”这种笑话并不怎么好笑。主管人事的副社长点名时,突然当着大伙儿的面问了一句:“XX同学是上回来过的对吧?”
我楞了一下,“嗯,我是来见过一次孙总和张老师。”
副社长微笑着点点头。啊……莫非我是受到特别重视的?似乎有几个考生向我投来微妙的目光,但我竟然一点儿也不在意了。在那一刻,我似乎披上了铠甲,变得无所畏惧,我曾经拥有的自信仿佛又在一瞬间统统回来了!——虽然听起来很臭屁,但那个时候,我真的就是那样的,不怕你们笑话~
笔试题目是很简单的错别字和病句修改。我好像是考场里第一个写完的。
面试也没啥挑战性,无非问我在以前实习过的地方都干过些啥之类的,倒也算对答如流。面试官们似乎都对我丰富的实习经验很感兴趣。哦,我当时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了某个情感专家的点子,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连带把自身优势也说了,应该没做错吧?
末了,临走前,副社长和老师们都说,会尽快给我们答复的,快则一个星期内,最慢不过春节前。因为也知道现在求职不易,不耽误我们别的机会。
真是个靠谱的好出版社!
接下去,便是“尽人事听天命”了。注意:此处的“人事”,包括拼爹!
我一考完试,我爹娘便思索着要行动起来。毕竟是效益不错的国企,大人们不相信存在“不走后门也有十足把握”的事儿。他们千叮万嘱我婶婶去打点孙老太太那边;然后又查询到J社的社长竟是来自一个县的老乡,又考虑了好多种走后门的途径,最后辗转通过层层人际关系,终于得到了一个约社长见面的机会。
一切都安排得很匆忙。就在考完试的第三天下午,我正在百无聊赖地看电视(别问我为什么不好好准备公务员考试,我已经自暴自弃无心向学了),我叔叔突然打电话叫我赶紧准备出门,说我爸来了,要去跟社长见一面。我有点吓到,我咋爸来得这么突然?但我还是应了。
挂掉叔叔的电话后,我突然发现手机里有个十分钟前的未接电话,应该是当时在上厕所没听见。我点开一看,天哪,是J社的人事部!
我赶紧拨了回去,那位人事副社长接的电话,大概意思是我的笔试面试都通过了,成绩很靠前,问我还有没有啥别的打算,愿不愿意到社里工作云云。
我还能有啥别的打算!当然是一百个愿意!
我立刻兴奋地给我叔、我爹、我娘打了电话。听到这个消息,大伙儿的情绪全都跟先前不一样了,有种压在心口的大石头瞬间粉碎了的感觉。
那天晚上,我和我叔、我爹还是去见了社长一面——只是目的不同了,由“走后门求情”变成了“提前认识一下”。我永远忘不了我从我叔车上下来时看到的那一幕:我爹手里领着上好的烟酒,肩上斜跨着一个难看的黑色包包——看起来还有点沉,站在马路边上,瘦小的身影背对着夕阳,整个人有种莫名的悲怆感。那一刻,我的鼻子有点酸。
我们几个在饭店一层的咖啡馆里等了很久,终于待到社长在楼上的饭局结束,下楼后由熟人引荐了来。交谈还算愉快,社长说他也并未参与招聘过程,只是最后开会确定人选时了解了一下情况。他表示还记得我的名字,因为我是笔试第一面试第二,印象深刻。还说上一次较大规模的招聘已经是十年前了,现在正赶上要拓展业务,急需人才。参加考试的二十个人都是从上百份简历里挑出来的,原本想要招十个人,但笔试面试结束后目前只确定了五个最好的——就是人事部刚刚给打了电话的。之后又闲扯了一通J社的发展前景云云。最后叫我放心等年后的正式通知便是。
我爹带来的烟酒当然还是送给了社长,他也爽快地接受了。
了却一桩心事,我们几个在夜市大排档吃了晚饭,我爹连夜赶回了家——他第二天还得上班呢。
后来我才知道,我爹那天挎着的那个沉甸甸的黑色包包里,装的都是差点就要砸出去的毛爷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突然从我脑海里冒出来,瞬间刺得我的心有点痛。“拼爹”“走后门”这种事固然值得鄙视,但若不是父母为了儿女,又有几个人能拉得下脸、舍得下本去做这样的事呢?
事后,我爹娘说我运气好,赶上了J社大招,又及时得到消息,省下了要砸的钱。末了也不忘夸奖一番我的考试能耐。我却觉得对不住我的爹娘叔婶,都是因为我的事害他们焦虑忙活了好一阵子,连觉都睡不好。我说:“要是你们沉得住点儿气,多等几天,也许我爹就不用跑那一趟了。”他们却觉得没吃亏,认为跟社长啊孙总啊他们联络下感情对我以后也有好处,“而且很多人砸了钱都还没办法留在N市呢!”
而我的朋友们也祝贺我终于得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编辑这活儿就是很适合你啊,”小Q说,“而且,你竟然没走后门就成功了,让我看到了N市的希望。”嗯,小Q之所以不喜欢中小城市,原因之一就是看不惯处处都要靠着关系办事。但时代在进步,稍微有点能耐的人终归还是能弄得一碗饭吃。让我们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吧。
对了,就在我得到J社的答复后,又过了三天,S社社长竟然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找到工作没。听他的意思,似乎是实在招不到更好的人(之前流露过想招男生的意愿),便想探探我还有没有回去的可能。我此时当然只能客气一下,委婉地表达了已经另有去处的事实,对曾经的关照表示感谢,并希望今后作为同行保持联系。
放下电话,我又一次觉得自己的情商超水平发挥了。
至于开头提到的“为什么不留在北京”和“为什么不当老师或公务员”这两个问题,我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1、我这种死宅,只要有饭吃有网上,呆在那儿其实都差不多,二三线城市工作压力小生活节奏慢何乐不为;N市虽然跟北上广相比就是个屌丝城市,但相对于我老家那种城乡结合部来说也算是“大都会”了,我能在此地谋得一份还算体面的活儿,也不算丢脸了;我父母强烈希望我离家近些,嘛,父母在不远游。
2、“好为人师”是我最厌恶的事,我要是真去教书的话恐怕会误人子弟;如今公务员真心不好混啊,你们懂的。
所以,我还是选择跟书打交道吧,也许比跟人打交道要容易些。
未来,人生的挑战大概还有很多。
我会继续加油。相信你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