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一些亲朋发了端午节祝福的话,其中有人提醒我,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应该说端午节安康,而有些朋友在回话中也用了端午节安康的用语或者是带着这样语言的图片。我起初有些疑惑,不知道从何开始人们已经改变了对端午节的祝福方式,于是我上网搜索才发现这种现象的来头。
从2015年6月那个端午节开始,网上就开始有人提到不能用端午节快乐来表达对亲朋的祝福,而应该用端节安康更合适。理由是,端午节起源于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算是一个祭祀节。初看这样的理由,似乎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凡事不能仅听别人说什么,想要弄清楚一件事,必须靠自己仔细地寻找它的来龙去脉,找到真正的答案才可以。
我很能理解大家改为端午安康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很震撼网络的影响力。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叫做从众心理,对于多数人的言论和行为,很多人往往不加思考就加入其中,因为从众行为被认为是最安全,也是成本最低的行为,即使一不小心跟错了队伍也不丢脸,更不会受到惩处,毕竟法不责众,这些年很多语言都是出自网络,竟然有些进入了流行热词的行列,更有一些网络热词让人大跌眼镜,不知所云,可是文化怎么可能被网络误读呢?
端午节发源于屈原是很多人对这个节日的误解。2000多年前,在屈原出生前的很多年,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于民间。著名学者闻一多曾经对此做过考证,他在自己的著作《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提到此事,他列举了上百条古籍记载,来证明端午节产生的年代要比屈原早,端午节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生。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生产生活经常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端午是天气由冷转热的节令,在这段时间内,人很容易因为天气而生病,所以,端午节最初的诞生也是人们为了祛除病邪,祈求幸福和顺而生出的一系列民间活动。
这种说法已经被很多学者所证实,中山大学的非遗研究中心的主任宋俊华为此还在自己的微博中,对此事做了详尽的说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著名教授张颐武也曾发文指出,端午和清明并不一样,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才是这个节日的本意,很多古人诗文中都讲到快乐过端午节的事情,比如宋代著名诗人晏殊就有一首端午诗是这样写得:“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
而后来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投进汨罗江,伍子胥投进钱塘江、曹娥救父投进曹娥江都是历史的巧合,也是一种传说,并没有得到证实,同时也是后世人们强加给端午节的一种说法,一种寓意。
从这些例证中大家也可以看出,说端午节快乐完全没有错误,而端午节安康却未免有些牵强。当然,不管是端午节快乐,还是端午节安康都是大家对亲朋一种最真切的祝福,本不必那么较真,你可以说你的端午安康,我也可以说我的端午节快乐,更没有必要把它上升为某人没有文化,没有常识的高度。
而现代人继承中华文明古老的文化没有错,错就错在不能盲目的继承,不分清红皂地听信网络传言。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很可能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传言被误读,等到若干年后,也许人们只记得端午安康这样的话,却已不记得端午节本是一个快乐的节日,这就未免有些悲哀了。
端午节这天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都是一些快乐的行为,而生活本就不易,没必要将一种后世人强加的寓意扩大化,快乐幸福地过每一天是很多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最美好的期待,也希望这样的期待继续下去,更希望这样的祝福被大家真诚的接纳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