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兑现昨天的承诺(具体可以看昨天的文章),放弃了与狐朋狗友“鬼混”的机会,此刻,开始坐在书房里安静的写一篇看上去篇幅会有点长的文章。废话少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吧。
价值观就像磁铁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决定方向。
要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必须从价值观开始。因为你的行为是由思维决定的,思维是由观念决定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看待事物、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好与坏,都是由你的观念/价值观决定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每家企业有每家企业的价值观。我罗列了一下自己的部分价值观:
1、时间就是生命,浪费他人的时间就是在谋杀。
2、思考与创造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区别。
3、人生的目的是为了将个人的价值最大化。
4、生命在于折腾,没有折腾的人生是乏味的。
5、思考是为行动服务的,它只是一种资源。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6、好奇心是人类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7、物质财富可以让人获得优越感,而精神财富可以让人获得幸福感。
8、爱情应该是简单的、平淡的,这样的爱情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
9、你可能无法改变世界,但世界会因为你而发生一些变化。
10、你不需要讨好任何人,你也不需要讨好这个世界,你只需要找到能够相互欣赏的人和自己的世界。
11、有底线的人才是有原则的人,有原则的人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对自己负责的人永远是人群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2、千万不要试图让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人,因为完美是一种主观概念,而不是客观存在的;试图追求完美的人,总是没有好下场。
13、孔子,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世界上也只有一个。
以上的个人价值观是我将自己放在局外人的角度,通过观察自己平时生活和工作的一些行为和感受记录下来的。
曾今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困惑于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特长是什么?我的职业方向应该如何确定?为此,我看过不少关于“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一些书籍,比如:《请做好你的职业规划》《10天谋定好前程》等;也做过一些相关的测试,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DISC性格测试、三叶草测试、心智之墙定位器,甚至还花几百元买了一套汤姆.拉思的《盖洛普优势识别器》等。
尽管以上的学习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但却无法找到具体实施的方式,也就是没有中肯的落地方法。后来偶尔在一本关于写作的书里面(具体名字不记得了)看到了一个观点:大意就是让自己置身于本体之外,去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感受,这样可以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
严格来说,这也只是一个方向,而不是具体的方法。比如,究竟如何让自己置身于本体之外,去观察自己呢?有什么办法没有?当然,书中也没有提到。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进行了一些探索。
1、自身场景化。
这种方式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的方法是——将自己置于对方的场景下,我会怎么想或者怎么做?比如:有一位同事在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有部分同事不认同。他的表示是拼命的解释,声音越来越大,试图说服不认同他的人。如果现在将我自己放在他的场景下,我会怎么做?然后立即将我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记录下来。(一般情况下,我会通过对方的行为挖掘对方的个人价值观,同时,通过自身场景化挖掘自身的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发现决定那位同事行为后来的个人价值观是:人的思想是可以被控制的。
而我的观点是:人的思想是不可以被控制的,但是人的行为是可以被引导的。所以,我的行为就会表现为:不会尝试极力的说服他们,而是用实际的行动去影响。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使用过这种方法。比如你看到或者听到某件事情时,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说完以后就没有了。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发现问题,而不是分析问题,所以价值感会比较低。可能当对方听到你这句话后,立即反驳:“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自身场景化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一位低调的观察者,而不是高调的参与者。
2、自我意识化
这种方式和上面提到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在于观察的对象不一样。自我场景化是以对方为主,然后再转移到自己;自我意识化是以自身为主,不进行转移。
比如:和朋友约好3点在某地方见面,他迟到了20分钟。在这20分钟内,我的心情非常焦虑,甚至告诉自己:等他来了,我一定要发泄一下。
这个时候,自我意识就应该出现了——为什么每次别人迟到的时候,我都会非常焦虑呢?为什么我自己从来不喜欢迟到呢?因为我觉得盲目的等待真的很痛苦。
又问:为什么我觉得盲目的等待很痛苦呢?因为我觉得时间很宝贵。
为什么你觉得时间很宝贵呢?别人的时间就不宝贵吗?那别人怎么没有你这样的表现呢?
因为我觉得“时间就是生命,浪费他人的时间就是在谋杀。”好了,我的一条价值观就被挖掘出来了。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价值观本身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别。个人价值观是由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逐渐形成的。价值观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轻易的发生改变。但是随着个人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也是发生改变。比如我们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
有人问一个正在放羊的小孩,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娶媳妇。
娶媳妇以后干什么?生娃。
生娃以后干什么?放羊。
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如果第二天小孩的亲戚把他带来了深圳,那几年后,小孩的价值观肯定会发生变化。之所以插入这么一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性以及动态的变化。好像扯的有点远了,我们回到正题。
3、冥想
在工作的八小时内,忙碌的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所有的时间。很难有时间或条件让自己静下来。记得前几天看了一本书叫《斜杠青年》,作者在书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冥想的好处。其中有一点大意就是,冥想可以让你自己静下来,跟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
我琢磨着,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就是一种交流,交流可以让双方更好的熟悉和了解。平时在生活中,交流的越多,相互之间的关系可能就会越密切,因为交流可以带来理解和信任。
当天晚上(7天前),我就按照这种方法去实施了——每天早上、晚上冥想10分钟。具体的方法非常简单,打开手机设置一下记时(也有专门的冥想软件,我个人觉得太麻烦就没去下载),然后按照打坐的姿势坐好,在这10分钟内,尽量将自己的思绪放到自己身上。比如:体验呼吸的节奏和频率等。具体的细节我就不解释了,毕竟俺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百度一下)
这种方法更多的是为第二种方式——自我意识化,服务的。通过冥想能够让你养成观察自己的习惯。顺便插一嘴,冥想也可以治疗失眠,我长期都有失眠的情况,经过这段时间的冥想,失眠情况有明显好转。当然,我也无法确定是不是冥想带来的。如果你也有这种情况,不妨试试,反正有益无害。
好了,昨天的承诺已经兑现了。暂告一段落。。
我是“真有灵性”,我不想成为任何的谁,只想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