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腾飞。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我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创新意识、观察力、记忆力三者是分不开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时时有创新,处处有创新,人人有创新。”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腾飞。人贵在创新,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创设有意的教育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 通过加强学生的观察力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是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的开端。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创新,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会观察,才能获得全面、正确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形成思想意识,增强创新力度。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改掉过去那种观察不细致、无条理,只注重刺激现象,忽视观察整体和本质的毛病,要科学的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帮助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在观察中要及时指导观察方法,及时地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探究。
学生的观察力是诱发想象力的前提,想象力是学生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由创新想象力产生的,有了想象学生才会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形成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细致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强调观察和思考像联系,这样在学生脑海中印象就越深,思维就越灵活,创新的可能性就相应增加,激发创新意识的几率就越高。
二、 通过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记忆力是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的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要求从学生“知道”转化为“思考”,改变过去老师满堂灌,讲得详尽再详尽,细上加细,不注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的记忆力得不到适当的额发挥和锻炼,养成“等食吃”,不愿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习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是高分低能,以致于给就业造成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如: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在实施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观,鼓励学生积极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特别要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和问题是学生想象力提升的结果,是记忆力增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围绕该问题的“为什么”去思考、去探讨、去寻方法,在研究“为什么”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加了想象,无意中循序渐进地加深了记忆,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思。
三、 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促进形成创新意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对学生来说,已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及时地进行温习,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才不易忘记,才能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知识是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石,积累知识就是积累创新经验,是创新意识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独立得探求知识、发展能力并有所创造的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査公式,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对教材内容中那些可讲可不讲而学生又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让学生自学解决知识内容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和点拨,让他们通过查资料或请求他人等办法自行解决,这样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技巧,提高了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到知识积累了经验。要求学生长期反复地巩固知识,这样才能更深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才能通过现象看本质,不会轻易忘记,才能积累大量知识,为进一步形成创新意识积累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以上是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看法,以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以后,在教育事业中,还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加赢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