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 #方法# #写作# #卡片#
如何使用卡片积累写作素材?
见:加入“见感思行”将近一个月,想着要开始写卡片但一直没动手,担心月末被抱出去得赶紧开始。
回看了欢喜的《卡片积累和输出技巧》,介绍了卡片写作法的由来,从博纳科夫、钱钟书、村上春树这些名作家使用卡片写作的例子讲起,到这种方法符合认知科学的理论:能降低大脑的认知负荷和锻炼远距联想力。然后指出卡片的制作要有标准的流程,才能持续地输出,于是提出了采用“见、感、思、行”四个部进行卡片创作,接着分享了三类“见感思行”卡片的制作思路:
1.生活类:记录事件和感受,进行反思并得出改进点;
2.解释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一个概念,并和其他概念相关联,最后开始行动(这部分表述有缺失,务必去看原文);
3.学习笔记类:描述所见所学的内容,在“感”的部分强调看到内容前后思维上的转变。
感:看这篇文章开头部分那几位作家的例子时,就想到要是积累到足够多的卡片时,应该就能在需要用到案例时信手搜来,那肯定相当愉快。
对于卡片的形式也是挺看好的,用着“见感思行”的模型去制作,也是在逼着自己去关联知识和做出改变,现在回想自己一直没有动手开始做,可能就是对每天都要做出改变点害怕做不来。要成长就得对自己下狠手才行呀。
思:用卡片形式输出知识点,让我想起Xdite老师讲过的“十六格读书法”,同样是用了即时记录来减少认知负荷的方法,不过见感思行的形式会让使用者思考得更为深入,并且是有“检索”的目的,对于积累后的调用来说会更为便捷。
目前遇到的一个小问题是:阅读较长的文章时可以输出好几张卡片,中途停下来做卡片会有“打断”的感觉,要怎么处理比较合适呢?
我目前是在看完一整篇文章后才做卡片,对于较长的文章,可以做出好几张卡片,如果在阅读中途停下来完成卡片是可以有效地思考,不过可能会有“打断”的感觉(因为会发散出去),而如果全部看完后再回来可能就忘了几个点,是不是可以把“十六格读书法”里的速记融入进来,简单记录“见、感”,看完后再补充。
行:刚好准备重新看《把时间当做朋友》,就拿这本书作为卡片输出的练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