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
皇帝不管事很久了。掌管朝廷的两名内阁大臣,臣一聪明绝顶,能力极强,为风云人物;臣二则才疏学浅,黑料甚多还喜欢惹是生非。二人服务朝廷多年,均为“老臣子”,于是“治国”的重任名正言顺落到两位阁臣手中。而两位阁臣从政期间表现尚算中规中矩,偶尔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一些福音,但也有铲除异己,敛财之举。这时一位平时并不起眼的言官,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言官本是无名小辈,由于与两位阁臣私交甚好一路被提携到现在的位置,成为一名平凡中又带点特别的角色。按理他应对二位非常感恩才是。可当看到两位阁臣锦衣玉帛金银环绕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如此的风光潇洒,他的内心特别不是滋味。
“谁说泛泛庸徒不能有理想!我也想大展拳脚也想赚大钱也想留!名!千!古!”言官的心里从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只需星星之火,火药桶一触即发。
终于一天机会被言官逮到了。可能有口没遮拦的习惯,那天臣二随口骂了倭寇几句,竟然鬼使神差传到倭寇里面。这下还得了,我倭寇你天朝向来势不两立,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呀。于是立马撰文回击并扬言打过去。
山雨欲来风满楼。言官听状,觉着该放一把火助兴了,于是伙同几位曾被两位阁臣排挤出去的前老伙计,一起上书皇帝和告知百姓两位阁臣的平日所为,里面痛斥其二人罪行,内容真假掺杂,难以辨认。不仅如此,言官还策动整个文官集团煽风点火,大肆宣扬两位阁臣将要谋权篡位,并鼓动对面倭寇前来看热闹。两位阁臣成为众矢之的。言官暗自发笑,阴谋奸计即将得逞。
帝国风雨飘摇,民间人心惶惶。会不会一个王朝说没就没了鸭。老百姓们忧愁地拿着瓜,吧唧吧唧地嚼了起来。这时,被架空已久的皇帝终于坐不住了。他虚张声势欲把二人清除出去。但是一个脑回路,皇帝突然把臣一叫来并笑嘻嘻对他说:“这国我不要了。咱朝名字我也让给你好了。你给我钱就行。”
臣一:“我不要。”
皇帝觉得受了侮辱,气急败坏拂袖而去。
臣一没有理会。其实有很多故事很多想法在他脑里积集已久,于是他回到寝室梳理一晚上,当晚发布堪称明末公关文案典范的《昭天下书》,里面展现了极高的文学素养与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臣一对言官的弹劾一丝不乱逐条批驳,当中虽有避重就轻之嫌但总体有理有据让人信服;也有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而致歉,但基本也是无伤大雅之事。第二天又发布更为震撼的《昭天下书Ⅱ》,里面具体讲述皇帝如何废物如何不理事,自己如何劳心劳力达己达人。两篇文章句句到肉,直击人心,大致传递的信息就是:国家没事,都别怕!放心,有我在!
昭然若揭,真相大白。
言官乃欺世盗名之徒!皇帝不过傀儡尔!有臣一,无慌失!
读罢老百姓纷纷感慨:读书人果然不能得罪的鸭!自己的姿势水平还是得提高。而臣一的公文传播开去后,言官和皇帝之后竟然不知去向。
“攘外必先安内”。处理完家事后,臣一再次回到房间并默默披上iron man的装甲,目视着远方撂下一句狠话:“倭寇受死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