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调查研究。(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发现问题、查找短板的方式有很多,而调查研究就是重要途径之一。各级党员干部应当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做好调查研究这篇大文章。
调查研究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纽带,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决策之要,有助于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从根本上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干部要主动迈开步子,主动奔赴基层一线。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深入基层都是办法。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继承好、利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少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要多走基层,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症结想透。调查研究要协调好矛盾的两面性,既要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去调研、去学习,也要到矛盾问题突出的地方去考察,去听取群众的意见。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知屋漏着在雨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调查深不深,了解群众透不透,决定着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群众身处最基层,对情况最熟悉,各种政策在基层执行得好与否,他们看得最清楚,说得更明白。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党员干部到基层调研时,应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智于民。在调查研究中,要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坚决反对“假、大、空”,倡导“实、短、新”。要客观反映本来面貌,用真实数据说话,把掌握的情况、分析的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党员干部不仅应当“身”入调研,更要“心”到调研,而且要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找准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要防止“作秀式”“盆景石”调研,反对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对调研得来的大量资料和情况,要认真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好全面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规律性东西,要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努力把风险遏制在萌芽,把问题消化在内部。要突出结果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形成能够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政策举措,不断推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