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加入齐帆齐28天写作营第2期,说实在,对自己很失望。总结了一下,就是开始想的踌躇满志,过程写得漫不经心,结尾成绩惨不忍睹。
所幸,在写作营快要结束的小尾巴,我因为齐老师的一篇文章重新认识自媒体写作。
这两天,没有更文。闲暇的时间,把齐老师主页的文章细密密的拜读了一遍,受启发的地方,写文以记之。
齐老师的文章,我大概分了一下类:
1、情怀类的。比如,最近发出的《那年,我陪母亲交公粮》,前不久发的《那些年,那些事》。
这类文章也是刚刚开始做自媒体新人所擅长的体裁,在这期训练营中,“童年趣事”“你与文字的结缘“大约都属于此类文章。
2、随笔类的。例如,《俺家孩子的涂鸦文字》,《热爱写作的人是幸福的》,这类文章着眼于当下,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描述或者对心灵的一些解锁。
3、实战类的。这类文章发的多,其实对我们自媒体写作者来说,也是最受启发的文章,例如《解析当下》,《你是内容创作者还是消费者》,《认知能力决定者你未来的成长空间》等。
想在自媒体上有所发展的写作者,如果有时间,齐老师所写的实战类的文章,一定多看一看。我们不是看文笔,而是看显性文字背后的附加价值。
例如这一篇,你是《内容创作者还是消费者》。齐老师开篇点题带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在一个良性循环的平台中,我们不是生产者,就是消费者,当然可能二者都是。
要想赚钱或者有所成就,光做消费者是不行的,还要成为生产者,所以自媒体,大家都来了。
文章结尾,齐老师分析了做自媒体不成功的几个原因。
一,自身无法有持续输出的能力。二,确实时间有限,或者身体欠佳。三,看不起别人写的八卦故事,自视清高。
四,看别人挣那几十上百元,不屑一顾那丢丢。 五,深度文章写不出,当同期的人赚钱了,焦虑,索性一个字不写。
齐老师强调:
不是有结果了才去坚持,而是因为有坚持了才会有结果。
这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看了留言,大部分人划得重点都是:坚持。正如我第一次看这篇文章的感悟,但有一篇留言总结得很细。
回头我又读了一遍,果然捕捉到了另外一些信息。
1、自媒体要展开深入的研究。
观摩别人的文章,不光是学习一种精神,主要是学习战术。
齐老师说:
擅于研究,快速看懂背后的逻辑套路,钻研平台机制调性,通过稿费流量费赚钱,积累人气,提升文字驾驭能力。
怎样研究?
昨天我看了自媒体大佬孙洪鹤的一篇文章,大意是有一个创作者视频推荐的单价很高,是因为标题里面有一个“关键”词,而关键词是创作者可以深挖的领域。
很多人在底下留言,质疑文章的推荐量不高,为什么要学习?我感觉孙老师讲的内容和质疑者问的问题,不在一个频道上。
老师讲的是要我们研究文章标题的关键词,哪个关键词容易引起系统的捕捉,学生问得是我没有推荐量怎么办?
深入研究,也是自媒体人要学习的一种能力。
2、对自己的账号进行定位。
对自己的账号进行定位,在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
如果只是为了记述,相信大部分人不会来到自媒体平台。来到这个平台,你写的文字就要提供情绪价值或者学习价值。
齐老师说:
你是想写深度文章还是想写流量爆文,我们要考虑自己擅长于什么,故事,散文,书评,娱乐,教育,心理,亲子等。
我一直不喜欢那些情感八卦文,看了齐老师的分析,再回过头去,会发现,那些口水文提供的情绪价值很明显,除了博尔一笑,还供你吐槽,任你抬杠,甚至光临他家祖宗。
我分析了一下我的粉丝群,如果写情感类的文章,我吸粉的年龄范围是35+的女粉丝和45+的男粉丝,我如果写职场或者观点类文章,时评,中年男粉丝数量增加很快。
这是粉丝画像。我应该根据粉丝画像结合自己的擅长发他们喜欢的文章。
仅仅分析这一篇文章,我就收获很多。
每一篇实战文章都是一种智慧和经验的总结。看文章的核心不在于读过,而是读过之后你学习到了什么?
带着思考去读,比“我来过,并留下了痕迹”要强很多。
如果有时间,建议大家对齐老师此类文章多读几遍。
写此文,共勉之。
文:平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