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动妈专访的音频部分请见喜马拉雅“动妈2017”--动妈专访专辑
一直琢磨着想开一个“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的专访系列。
讲什么呢?讲女性朋友的关于成长的故事。
这个专访的定位是那些通过自己的“想”和“做”,也就是清晰的认知和强大的执行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最终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的人。
他们按照自己的轨迹一步步到达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标配”人生。
作为已过三十的人,回顾自己过去所有的经历,迷茫一直伴随左右,困惑和焦虑也在每个不同的阶段时常跳出来。
我希望这个专访系列对那些感到困惑焦虑、渴望成长的女性有所帮助。
专访对象都是我身边曾经的老板或同事或同学的女性朋友,她们的故事真实而接地气。
也许你刚毕业不久,也许你刚好打算要换一个城市去打拼,也许你刚刚有了宝宝当了妈妈,也许你在职场与家庭间奔波操劳,也许你还独自一人在异地打拼…不管何种境遇都不容易,这个年头没有谁是容易的,这话属实。那就听听她们的故事吧,也许有一点共鸣,也许有一点启发,都是好的。
今天专访的女性朋友目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86年的陕西女孩,曾经和我是某IT公司的同事,大概干了不到两年跳槽到某知名杂志社,后来又误打误撞做了某个名人的经纪人,最后知道她的消息就是她出书了,还寄给我一本签名版的。
先说结果,后面再倒推她的成长过程,
她目前的主要生活内容是写作和开淘宝店,她计划每年出版一本书,不需要为了出书而出,更重要的可能在于写下令自己满意的。淘宝店主营衣服,她自己穿衣服很有风格,也对分享这种风格抱有热情。
“You are what you eat, you are what youwear, you are what you read”,这是聊天时她说的一句话。
你吃什么就是什么,你穿什么就是什么,你读什么就是什么。
我简单粗暴的理解大概就是你输入什么就输出什么。
无论是写作还是经营淘宝店,二者带来的收入当然是可以持续做下去很重要的点。但她坦言,这必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不是有天然的兴趣和热情,她几乎是不会做这两件事的。当然也是在追求物质,但从更深的层面来讲,物质和钱在其中不能称之为“追求”。
她平时生活很简单,不买不必须的东西,保持房间空畅,我说她在身体力行当下流行的“断舍离”,她笑着说,自己只是精神上受不了拥挤的物理空间。
她对物质也没有过多需求。要说哪里要求,可能仅仅是肉体略有“娇气”,这里的娇气要加个引号,说的是,在食物的摄入上较为严格,尽量保证安全的摄入,如果出门旅行,也会尽量选择比较舒适的酒店。
说到身体,就要说一下她更日常的生活。她作息非常规律,早上7点起,晚上12点睡,一天吃一顿正餐,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在意健康和身材。除了日常运动,喜欢户外,像登山,攀岩,远足,一面很宅,一面又很活跃。
她几乎没什么社交,有一些固定的朋友。之外,不太愿意花时间在社交上,几乎是在刻意地控制自己的交友圈。
她每天看书,问她如何坚持做到这一点,她再一次说,“我仅仅是喜欢啊。”
她每年会去国内外旅行几次,为了看日本原著还自学了日语,我知道很多人学习外语的动力都来自于想看原著,她就是其中一位。
她写日记七年了,问她如何坚持吃下来的,她说只是想这样做,“我从来没有坚持过任何一件事情,我只是想做而已。”
我问她,你现在的状态是你一直想过的生活状态吗?她说虽然写作和淘宝都在一个起步阶段,但她很确定这是她真正做的事情,她对此也很有信心,相信只要做下去这两件事都会越来越好。
问她那你现在快乐吗?她哈哈笑着说,我很幸福啊。
我做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和最喜欢的人恋爱,我是幸福啊。
说完了她现在的状态,这次跟她聊天也是了解到她整个的一个成长历程,再结合她后面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也就找到了根源。
她出在陕西一个偏僻小镇的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老师,她还有一个妹妹。
学习方面,从小镇到重点高中,再到北京重点大学,一路很顺利,因此也几乎没有经历过父母催着写作业、因为成绩挨骂之类的事情。很多人在学习方面经历过的压力,她都没有过。这可能是她自由心性重要的一点。
但另一方面,她的父亲很严厉,用她的话说“我是被批评着长大的”。有时候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期待父亲的夸奖,但父亲通常的态度是“你只能做到这样吗?”那下一次,她想做得更好。
母亲当然也关心成绩,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关心这件事,只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提供完全的满足。举个例子,在物质还不丰富的八九十年代,哪怕作为一个孩子,多少是能体会到那种匮乏的。然后她说自己从来没有体会到过这件事,她觉得小时候什么都能吃得到,而且想吃多少就有多少。还有其他物质方面,她四五岁的时候曾经打破家里的很贵的瓷瓶,以为会挨打,结果母亲只是抱住她说你有没有受伤。她觉得,母亲的这些态度,是最重要非常重要的,让她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不贪食、不恋物的人。
我觉得她整个成长过程都很自由,这样的氛围让她有探索自己的可能性。父亲的严厉也不能叫做压力,反而激发了她那种特别想赢的劲儿。
这次跟她的专访是在晚上进行的,聊了大概一个半钟头,不觉间就12点多了,她说了声“额完了今天晚上的运动还没做呢我得赶紧动一下运动洗个澡睡了”,于是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此次专访。
跟她聊天的过程中,我也在一点点思考和剖析究竟是什么让她一步步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呢?有几个关键词还是很显而易见的:
自律--比如规律的作息时间,比如对待吃饭对待穿衣的标准、原则,认真的拒绝某些不必要的人、物和事
热爱—找到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她用了一个词“愉悦感”,写作和恋爱是她觉得特别愉悦的事情,因为真正的愉悦,所以能一直做下去
家庭—很庆幸她能有那样的童年,没有什么外界的世俗的干扰,没有太多条条框框,只是单纯的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童真被保持的很好,所以她在我眼里没有多少俗的气息而是特别真,这样的家庭环境最利于一个人从小去寻找到那个自己想成为的本我的样子。
极致—要么不做,要做就尽量做到最好。她现在每天要忙淘宝的事情,经营一个淘宝店铺事情又多又琐事,处女座的完美主义反而让她严格要求每一件事,因为店铺很有特色,因此虽然是新店,但是人气涨得很快。最有特点的是她给每件商品写的文案介绍,又特别又好看,不经意就插入一件小故事。这样做的全淘宝估计也没几个人了。
直觉—其实她有三段的职场经历,一家外企,一家国企,一个职业经纪人。毕业也迷茫,想到要进公司,不是一眼就看到头吗?也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目前的样子。毕业就求职找工作呗,进大公司,干着干着被老板重用要提拔,回想起来她觉得的回应是慢半拍的,大老板找她单聊讲职业规划,提供可能性,她却没有给出足够的回应。其中没有任何后悔的成分,只是觉得自己可以做都更好,但曾经没有做得更好,也是心性的一部分,可能潜意识中并不想要那样的生活。倒是因为第三段打工经历,见识了很多媒体圈娱乐圈的人,见到了很多不同人的活法。还有直接的一个事是她老板出了本书,她突然觉得,“我可以写得比这更好啊”。
还有一个关于直觉的事是她曾经去逛书店的时候,突然想,什么时候自己的书也能出现书店呢?而在此之前她从没想过要出书。
我想这些都是兴趣、个性、经历,积累出来的生命的回音吧。是一种心理暗示或指引,踏进一个磁场,会感到“就是这样”。但在这之前,她说,之前的职场经历,对她来说非常重要,是那些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才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谁有权利去绑架一个自由的灵魂,尤其是在年幼的时候,父母的影响之大甚至会伴随着一个人成长的一生。
但愿当我们意识到想要活出自我的同时,也具备了活出自我的能力。
朋友们,动妈专访之“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系列,下期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