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于外公忍受不了酷热的热带海洋性的湿热气候,便张罗要踏上回归熟识的寒地黑土,由于不放心外公一个人,便提前请了二三日的假连同五一,整合出一个宜人的七天长假,陪同外公来到了流水的梦想,铁打的北京,落脚舅舅家作为归途黑土地的中转站,外公太热爱我这座边陲一隅的小城三亚,一直赞不绝口并许诺天气渐凉之时还要再回来,当我们托运行李通过凤凰机场安检口的那一刻,预示着外公正式步入了候鸟型人群中的一员
说起京城幼时的我经常到访,所以我并不陌生,对于大多数人京都的印记是红墙琉璃瓦的紫荆城,断垣残壁的圆明园,宏伟庄严的大会堂,神奇宽广的天地坛,伟大壮丽的大长城,神圣庄重的升国旗仪式,可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再踏入这片有点发黄的土地再也不想去光顾,这些都像一个熟识已久的老友,抛出所有客套、寒暄之后流露出的那种无需拘束的随意
所以,当家人问我去哪里玩的时候,我说/no palace,no great wall/,我则选择一些比较反常的地点,第一站选择去了广济寺祭拜高僧加持超度的外婆→第二站白塔寺周一关门歇业→第三站北大因活动把我拒之门外,在门外吃了碗牛肉面→第四站清华,看到了想看的小白门,忘记拍抖音@吴亦凡@李雪琴了,还有四位老先生的铜像→第五站奥林匹克公园,停车场太大了,鸟巢太大了,水立方太大了,这地方太大了→第六站西单图书大厦,这地方的书太好了也很齐全,就是价格有点小贵,看了一上午,这地方还有这个小尴尬的事件,后面会提到→第七站长安街,其实这个不能算站因为根本没下车就在车里观光了→第八站庆丰包子铺,这个勉强也算一个吧,毕竟是名人去过的地方,沾沾喜气。总结一下北京这几天就是正经地方都没去就瞎逛
来到京都其实最想看到的还是熟悉得面孔,除了自家亲戚外,见到了熟识的Tiny 老师,并没有太多的陌生感,还是原来感觉。虽然没见到L姐但是此人为人讲究至极莫生难忘。至于其他人嘛,知道他在就好,无需打扰。其实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见同学见朋友很害怕出现中年闰土和讯哥那种厚障壁情形,我还是执拗我坚信的那句话【最长远的友谊,是互不打扰;最真挚的友谊,是感觉不变】
北京,还存留着一些特别的记忆,星星点点、细枝末节,这算不得什么印象深刻,只是些许细微的小事件罗列。比如 舅舅家的自行车后车座很很硌屁股、夏天的蝉鸣吵到睡不着觉、差点被遗落的绿色的行军水壶、舅舅舅妈带我看人生中第一场环绕音效的电影大片《蜘蛛侠》,麻醉剂混沌感让我脑袋感到炸裂、错过进入人民大会堂现场参观、北京三间房医院亲身经历灵异事件无腿人飘墙而过、医院用铁笼病床关住嚎啕大哭的我一整晚、积水潭医院看到那个因疾病被遗弃的婴儿,之后紧紧抓住妈妈的手害怕也被遗弃。西单图书大厦憋尿也要和爸爸妈妈玩桌上足球结果大笑失控尿失禁……
这些印记无所谓美好无所谓无聊,无论怎样都将会被封存,小时候特别期待来北京,期待有卧铺的火车,可以兴奋的一整晚都亢奋,毕业时也渴望在北京生活,但因为过于怂包,我们总是太过相信别人的建议,无形中成为规避风险害怕失败龟缩的生命体,在北京工作的学长和朋友展现的巨大压力、高昂的消费、粗糙的住宿一系列trouble 吓退,工作后机缘巧合来到了气候宜人的边陲小岛的一隅——三亚。在此地扎根开拓,从此我便成为同学和朋友眼中最不能被理解,走出去距离最远唯一的人
当我再次来到这片土地的时候,给我第一直观的感觉~~陈旧、拥挤,然而静下心又感受到另一种境遇,那些记忆中老建筑的样子都还在,却总有种黯然神伤的感觉,如果我能在坚持抵抗干冷,在北京生活上一段时间,我定能写出略有些凄美的诗句和获得一口流利得京腔,因为这里沉淀的太多的底蕴风骚,积沉了太多的兴衰荣辱
有人说,最好的怀念,便是久别重逢,总有些地方,即便人山人海,也不愿放弃,想要一睹它的风采,领略过这里的风景,便是完整存的古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