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都读不好,你还想成功》拆书感悟
看了这本书,我竟然拥有了无限的动力,因为我幻想着自己也会通过读书走向人生巅峰。
其实,我得到的不是幻想,而是成功做成一件事的秘诀。
01 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任何时候,设定目标切勿好高骛远,应该尽量将目标设定在自己踮脚够得着的地方。这样的位置,一方面可以诱惑我们不断的向更优秀的方向努力,一方面迫使我们无法留在原地。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你踮脚就够得着的地方,挂着一美食,身为吃货的你,肯定会想办法吃掉它。而在你吃过之后,你的美食清单上就会划掉一项美食,你还是会去追求新的美食。
洪镇洙从不读书到100天33本书,再到每天一本书,最后到100天采访10位CEO,这样的目标进阶正是把目标定在了每个阶段的拉伸区,而不是在舒适区。
02 愿意投入精力
有句话说得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中,这样才能成功。同样,给了自己这样的一个踮脚就够得着的目标,踮脚的时间和精力哪里来的,这就需要自己主动去找机会。
洪镇洙刚收到会一给的100天30本的目标时,我相信他的心里是拒绝的。每天除了完成劳累的工作,他还得挤时间看书,这样根本没有看电视玩游戏的消遣来得舒服。但是想到这个目标可以为自己解决目前的生活窘境,他毅然决定抛弃一切舒服的消遣,利用起除了工作外的任何时间去读书。有个细节我很吸引我,洪镇洙看书看到流鼻血,我在想如果努力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目标完不成去,而我们往往就是停留在羡慕和空想阶段。
可以分析一下,100天读33本书,如果除了睡觉的全部时间用来读书,这个任务其实很轻松。但是刨去工作时间,用剩下的时间去完成这个任务,难度就会加大,但并不是不能完成。其根本就在于洪镇洙愿意把其他时间舍掉而全心投入到读书中。
有时候,不是能力不够,是认知不够,认知跨过去了,一切就会变得简单。
03 同行人
如果想要走得快,那就一个人走,如果想要走的远,那就一群人走。一个人总归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意志又被磨灭的时候。而如果有同伴或者导师的存在,多的不只是一份人力,呈现的效果往往是1+1>2。
洪镇洙的经历中有这些人的出现,郑会一,李智厚,尹明勋,刘河英。这些人分为三类:导师,朋友,书友。
正常的逻辑是这样的:你的处境当局者迷,朋友作为旁观者,最容易发现问题之所在,善于听取朋友的意见(特别是身边的那些优秀朋友),再去审视自己。
尹明勋把读书成长的方法,推荐给了洪镇洙。选定前进方向之后,就需要有导师指点迷津,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导师。这就有了会一和智厚,他们作为过来人,也是在不断试错中发现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倦怠期的克服,书籍的选择等等。他们可以在成长的任何阶段给予最合理的建议,避免把精力浪费在一些重复的事情上。最关键的是需要同行伙伴,也就是刘河英,同样作为行动的践行者,他们是战友,他们会有更类似的疑惑和感受,他们之间的互助和鼓励更有价值。如果有“你不是一个人”这样的直观认识,在前行的道路上,脚下的每一步会迈得更坚定!因为会少去很多迷茫和犹豫!
做事之前,目标先行。
做事之时,一而再,再而三。
做事之外,旁观者清的朋友,上帝视角的导师,一起奋战的战友。
PS:读书要用心,不能过眼不过脑,二次加工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