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啃一本书。断断续续,感觉要坚持不下去了。
突然想到不如把进度放慢,每天看个5-10页。
看的过程中,多思考多记录,贪多容易嚼不烂。
书名叫“批判性思维工具”
放以前,我应该是不会选择这类书看的,或者说抵触和反感。
跨出自己的阅读舒适区,果然读起来很慢很累很艰难。
一路啃来,已经看了231页了,乐观积极地来看 已经完成了六分之一。
就想这本书里说的,批判性思维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练习,
那我也就不急着囫囵吞枣的看完。
可以多本书并存。
以下为今日份书摘,最大的感触就是 学渣原来是这么炼成的,了解自己以往学习为什么那么差,比如数学很差、理科差、还很容易放弃。
“严格来说,实际的任务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困难或简单取决于个人应对挑战的方式。是决定勇敢面对还是完全避免挑战最终决定着这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而从根本上来讲,这又是由思维习惯所决定。思维的差异导致了行动和情感体验的差异”
“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思维,那些带给我们消极体验的思维习惯将会使我们最终变为难以改变的、顽固不化的人。例如,当我们接受忽略情感回应、“填鸭式”的数学教育时,我们常常会成为“数学憎恶者”或患上“数学恐惧症”,从而最终终止学习。从此,我们也会尽可能地回避任何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在我们眼中,数学就是莫名其妙的、一串与任何生活无关的公式。或者,我们常认为自己“太笨”,不能理解数学。但是,如果我们在课堂里控制自己的思维,谨慎地分析课堂中讲授的内容,以确定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内容。那么,无论课堂本身有多枯燥,我们都能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要相信,只要努力,我们就有能力学会任何事情。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沮丧的时候,我们要继续坚持。当我们感到困惑时,我们知道提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不害怕说:“我不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知道最好的思考者就是那些能够区分能够理解和不能理解的人。”
“只有当我们能够将所学和个人生活联系起来时,在学校里所学的课程才能帮助我们成长。”
“你越能够将所学和生活中看重的事物建立有力的情感联结,你越会容易理解学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