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许多名楼,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黄鹤楼,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岳阳楼,这些名楼落满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的笔墨丹青,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时代的文化地标。
名楼与江河总是共荣共生,江河的澎湃似乎更能引发登高望远者心潮的起伏。公元1204年,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登上江东一座山峰的古楼,他凭栏北顾,想起东吴往事,兴笔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诗人是辛弃疾,登临的是词中所写“北固楼”。它和黄鹤楼、岳阳楼一样,都是开端自孙吴时期长江南岸的千古名楼。
长江滚滚奔流至镇江段,见一雄险山岗跃然江上,曲折蜿蜒,似破水苍龙横亘在大江南岸。其山势险固,拱卫镇江城北,得名北固山,它因孙仲谋智勇兼备的一生而走入历史的铿锵舞台。
公元195年,孙坚之子孙策帮助舅舅吴景对抗刘繇,开始向江东发展,派将军孙河营建京口。200年,孙策为许贡门生所害,二弟孙权,字仲谋,继承兄长遗志,派孙韶在京口北固山修筑了著名的铁瓮城,并于208年将治所由吴迁到此处。铁瓮城“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壁”,时孙权虽尚未称王,但铁瓮城已基本具备了王城的规格,成为孙权政权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王都。
孙权徙镇京口的这一年,曹操给他寄来一封杀气腾腾的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铁瓮城里的江表世家们皆望风畏惧,多劝孙权降曹。只有周瑜、鲁肃晓以大义,说明投降的种种弊端,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陈明沉着应战可望决胜的关键。在两位股肱谋臣的谏铮下,面对群臣汹汹投降之意,孙权拔剑斫案,厉声喝道,“诸将吏再有敢言降着与此案同。”在个人与江东命运抉择的紧要时刻,年轻的孙权豪情干云,坚决的选择了“战”,他与周瑜、鲁肃等人在铁瓮城治所反复推演擒操方案,一场震古烁今的战役拉开帷幕。当周瑜派黄盖驾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从赤壁驶向乌林诈降时,便注定了傲慢轻敌的曹操不可挽回的失败。
大捷的战报传回铁翁城,《伐乌林》的战歌响彻江东,“赖我主公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孙权站在北固山高高的城楼上,望旌旗猎猎,闻军歌豪迈,雄心万丈,青春酣畅。遥想八年前,兄长身故,将江东基业托付于他,卒年二十六岁。今赤壁大捷,江左巩固,感谢父兄天灵神佑,北固山真乃龙兴之地,铁瓮城真乃肇兴之所。时年孙权亦二十六岁。
乌林破曹后,刘备领荆州牧,孙权为示好,将妹妹许配给刘备。为了答谢孙权,刘备至铁瓮城诣见孙权,宾主相处礼敬和美。周瑜暗暗观察刘备,对孙权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可能正是《三国志·周瑜传》的这段笔录打开了罗贯中巨大的想像空间,写就了北固山甘露寺招亲的不朽篇章。孙权以当前曹操是首要敌人,应联合刘备以制北方为由,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
凭借赤壁之役,孙权确定了其三分天下的抱负与实力,使他成为那个时代青年茂才的杰出代表。连敌手曹操都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再也无力会猎东吴。
九百年后,辛弃疾任镇江知府登临北固山。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四岁,从北方故国避走江东偏安政权已经四十余年。北固山并不高,一条山脊若一柄锋刃直插江心,岭脊的两边是滚滚江水,一如诗人翻滚的思绪,他不由得想起了三国时期的天下英雄,想起了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作为镇江女婿的辛弃疾,本应是荣归故里,安享晚年。可那满腔的北伐之志啊,依然奔流在滚热的花甲之身,“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即使不为朝廷所倚重,也绝不能停歇驱金的步伐,他在北固山下枕戈待旦,为收复中原尽自己最后的努力。
仅过了一年,辛弃疾再次受到权臣排挤。他在北固楼前愤然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寥寥百余字,写尽北伐卫国的英雄,可那些都已经成为史书上的典故了,留下的是无法收回北方家乡的无穷无尽的遗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三尺青锋,挽一抹残阳,谁来煮酒仗天涯。到如今苍颜鹤发,把吴钩看了,断鸿声里空悲切。
1207年秋,辛弃疾抱憾辞世,临终前拼尽最后的力气大呼“杀贼!杀贼!”令人不胜唏嘘动容。辛弃疾的政治生涯终结于北固山,北定中原的梦想破灭于北固山,诗词修为鼎盛于北固山,他的一生浓缩在北固山,凝成一曲壮志未酬的慷慨悲歌,魂去归来兮。
2010年,北固楼复建,高三层,除两根水泥柱外,全为实木榫卯结构,没有一根铆钉。今天的我站在北固山上,看到的还是那洪波涌起的滔滔江水,东流到海不复还。铁瓮城的固若金汤早已湮没于岁月的风尘,长短句的壮怀激烈也寂灭于生命的绝唱。唯有脚下的长江水好似当年的斑斓,向西、向东缓缓延展,山远水近,依然潋成满眼风光的锦绣画卷。
多景楼、甘露寺、祭江亭环抱北固楼周围。多景楼在北固楼西侧,也是北固山上临江观景的绝妙去处,北宋书画家米芾曾题写“天下江山第一楼”牌匾,并留下《多景楼诗帖》,帖如仙人舞袖,运笔松放,结构飘逸。
甘露寺位于北固楼南面,据传是建造于孙吴甘露年间而得名,有人说寺名为张飞题写,如果该寺真为甘露年间所创,那当时的张飞早已作古,此说恐系讹传。甘露寺曾经规模宏大,宋有僧侣500多人。明、清全盛时期的寺宇、殿堂、僧屋计200多间。今天已经很难再听到寺院的晨钟暮鼓,但孙刘甘露寺联姻的大戏早已随着《三国演义》的精彩篇章为寻常百姓所熟知。祭江亭相传便是孙夫人投江以殉刘备处。
甘露寺东南侧有一处铁塔,名“卫公塔”,初建于唐,宋、明时重修,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是江苏境内唯一的铁塔。塔原有九层,现余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系明代所铸。1960年塔基维修时发现地宫,地宫内有唐长庆四年“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舍利记”,大和三年“李德裕重瘗上元县禅众寺舍利记”石刻。学者认定铁塔地宫中所出土的舍利,即是《法苑珠林》卷三十八中所列"东晋金陵长干塔"内的释迦佛舍利。甘露寺赖有佛祖舍利加持,香火焉能不盛?
除了北固楼核心景区外,北固山还分布着狠石、溜马涧、试剑石、东吴古道、等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景点,北固山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东吴山。除了与“三国”相关的景点外,还有“天下第一江山”石刻、阿倍仲麻侣纪念碑、中山纪念林塔等景点。建国后在南峰开辟了镇江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为人民中国建立而抛洒了热血生命的先烈。
古往今来的名流显达踏足先人的印迹,登楼临江,挥毫泼墨。王湾、孟浩然、李白、刘禹锡来过,苏轼、米芾、陆游、辛弃疾来过,康熙、乾隆、康有为、王国维来过。还有数不尽的士绅乡贤、进士秀才都留下过关于北固山的诗词佳作。他们或悲或喜,醉里挑灯,纵情酬唱胸中的快意恩仇,给予自然风光江山无限的北固楼又一重华丽斐然的人文景观。
名楼蕴涵了城市深深的文脉,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髓所在,是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精神财富,成为吸引游人的重要资源。早先,曾建议北固山的开发也可以像很多景点一样搞仿古演出,特别是可以作为《龙凤呈祥》的实地演出背景大做文章。现在想来,还是让他静静的安详于繁华的市中心,不嚣、不杂,闹中取幽,品味沧桑积淀,倒也不负大江万古长流。
“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江形胜控东吴。”历史的轮回与大江的奔流在北固山交汇,英雄美人韶华易逝,更吹落多少残花。青山常在,江水不息,浪花飞处已千年。北固山是镇江城市兴起的发源地,伴随了镇江的荣辱兴替,是镇江最珍贵的历史财富。至于那些史实与演义,孰真孰假,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