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刚刚高考结束的表妹和小姨发生了一场战争;
理由吗?
在高考重压下残喘下来的表妹想和班里的同学去江南旅行,小姨表示不放心,于是不打算给予经济支持。表妹气的眼红,左右说不通的情况下,竟向小姨索要自己过去十几年来的压岁钱,打算来一场“说走就要走”的旅行。
经表妹的提醒,我努力追忆自己压岁钱的去向?好像、似乎还在父母那里存着?已忘之已久……
“小孩子拿这么多钱,弄丢了怎么办?”
“这么多钱你也不会花,等你大了,知道怎么花的时候再给你吧”
“你现在用不到这么多钱,妈妈先帮你存着,等你长大了再还你。”
……
是不是觉得异常的熟悉,这些话似乎像咒语一般出现在我们的童年时期,然后,将我们的压岁钱变的不知去向。
细细想来,真正拥有一定经济支配权是从上大学开始,但也仅限于自己的生活费。在中国式家庭中,除了基本的生活、储蓄,他们大多不谈论钱,甚至说不了解钱。
而金钱呢?
作为一种我们终生追求、必不可缺又梦寐以求的东西,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学习技能、不是取得文凭、而是了解金钱、接触金钱、使用金钱!正如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决定我们财富的其实不是智商,而是财商!
18岁开始才开始接触金钱、使用金钱的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路上,已输的太远。
所以,你还打算让你的子女跟你一样输在起跑线,最终成为金钱的奴隶吗?
—————————把压岁钱还给孩子—————————
真正的财商教育是实践,让孩子今早的接触金钱,让他明白钱是什么?从哪里来?有该花到哪里去?
不妨就从压岁钱开始,让他们从小养成打理自己财产的习惯、无论是消费还是储蓄,哪怕是体验赚钱的流失也好,熟悉钱财的运转、了解赚钱的不易,体会金钱的意义……
压岁钱理财本质上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却是父母进行财商教育最好的契机!
身边的一位朋友,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小孩今年10岁,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小算下来也有五六千元,从7岁开始,朋友就将攒下来的压岁钱交给自己懵懂的儿子,小孩子一开始很开心,买了心仪的模型、画板等等。可毕竟剩余的还很多,小孩子自然不知道怎么处理,来询问爸爸。
于是,朋友建议他的儿子说:有一个地方,你把钱放在那里,等到一年后,这些钱就会变多,而多余钱的呢,足够你买一双自己喜欢的球鞋。
小朋友很开心,于是朋友带着儿子去银行,一点一点教他办理存款的流程。
9岁那年,再去银行存钱的的时候,朋友的儿子就便疑惑的追问,问什么银行帮我们保管了钱,还要多给我们钱呢?
朋友很欣慰,这证明他的孩子开始思索钱的问题了。
今年,朋友向儿子提到了余额宝,向他讲了货币基金和银行储蓄的区别,小孩子爱冒险、更喜欢高收益,乐颠颠的把钱存到余额宝中,还每天刷一刷收益,向父母炫耀。
————————父母要先改变自己的认知———————
其实,中国父母在孩子的财商培养方面,很多时候都属空白,觉得孩子太小,懂得太少,事实上,我们不妨学习一下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目标: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7岁:能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
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
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业务中的术语。
13岁至高中毕业: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尝试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财商————————
当然,除了实践,还要学习,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
1、童话书籍 → 理财书籍
在孩子的童话书中,不妨放几本理财入门书籍,不讲复杂的概念,不讲大道理。在故事中建立理财意识。
儿童理财书籍推荐:
《我的第一套理财管理图画书》:适合2-5岁的儿童,画面简单,内容贴合日常生活,有告诉孩子认识钱币、买东西要有节制、储蓄以及节约等基础内容。
《小狗钱钱》:超有名的一本理财启蒙读物!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的“金钱童话”!不读就是损失!!!
《钱多多理财奇遇记》:适合7-14岁,把儿童理财的理念、技巧融入到奇幻的童话故事中,使儿童在阅读故事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财教育。
《穷爸爸富爸爸》(少儿版):读理财入门书籍,绝对绝对绝对少不了这本!!!
2、娱乐→理财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学习办法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几款好玩又适合理财学习的游戏推荐:
《大富翁》:体验金钱的来与去,风险与投资,现如今的《大富翁》的设计更人性化、教育化了。
《老鼠赛跑现金流游戏》:《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发明的,此游戏最大限度的模拟人生,让人们在游戏中体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投资和风险,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会正确的投资思考模式,自我修正投资观念,找到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
���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