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写于8月10日,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今天是七夕,也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我这从小听着牛郎织女故事长大的80后,脑子里还留存着学生年代憧憬着的鹊桥相会神话的浪漫。
然而现实生活中,浪漫这个词似乎总是躲得那么远。
看着网上众人晒的各种礼物,各种仪式感,在小城市里过着普通生活天天跟柴米油盐打交道的我,感觉距离不小。
当然,仪式感还是要有的,所以,前些天备了个小礼物,今天发个小红包,应景一下吧。
想想,结婚已经十八年了,各种回忆,在七夕的这天,也一一浮现在脑海。
和妻子同读一所大学,不同年级的我们,她是先知道我存在,因为她的舍友,是我当年在学生会的同事。
毕业前的双选会,一家梧州的公司,几十人交简历,最后挑出了八人,我和她,就在这八人之中。
就这样,缘分让我们相识了。听她说,我给她的第一印象,却是校运会的运动场上,一个头发几乎遮完眼睛的跑着步的男生,心里还嘀咕:难道喜欢艺术的人都喜欢长头发?
她不知道,我之所以留那么长,是想省下一次剪头发的钱。
在位于梧州市郊一个乡镇山坡上的那家药厂,我们开始共事,慢慢地开始相恋。
这恋,不止青涩,还很清贫。
当年的我们如果要找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很能省钱。因为我们俩都知道,拿了毕业证之后,我们没有脸面再问家里要一分钱。
本来按成绩可申请升本的她,坚决出来工作了。她家境比我好,但父母都已年过花甲,还在村里搞养殖挣钱;大哥大姐们都已结婚多年,也不想花他们正处养儿育儿中的钱。
而我,靠着父母节衣缩食和姐姐广东打工才凑够的学费,毕业后算得是家徒四壁。所以,我们很少出去胡吃海喝。
当时镇上的宵夜,十几块钱就可以应付一顿。简单版是一碟田螺5元,加两瓶啤酒6元;中配版再加一小锅鱼粥;高配版很少使用,因为主要都是聊天,目标不在吃。
两年后,还买不起钻戒的我们,就结婚了。
两家分处两个城市,还没考驾照、连一辆摩托车都未曾拥有的我们,简单寒酸地完成了婚礼。
那条开不进一辆金杯的村路,自然不可避免地被她的亲人朋友们所吐槽。一年后,省亲后随同过来的岳父,才第一次看到我家简陋的单层小屋,客厅还是盖瓦的。听妻子说,岳父回去就哭了,说如果知道那么穷,当初不会同意这婚事。
婚礼虽然简单,亲友同学们却都很给力,让我们铭记于心。
在梧州市郊那个乡村小饭店,七位大学的好友,开一辆小面包车,在尚未通高速公路的国道上,历经颠簸,从南宁来到梧州相贺。
当时我们只是头脑中有个要开好几个钟的大概印象,却并未真正理解其路途艰辛。多年后,听一位师弟说,他们那趟,路况不熟,来回差不多用了二十个小时,早上出发,凌晨五点才回到南宁,简直终生难忘。
婚后,一路省吃俭用,衣服都舍不得买贵的,家具能用就用。在梧州小镇的街上,租了一间月租80元的单间,过起了两人生活。
很多时候,买了合适放电饭锅煮饭时一起蒸的肉菜,电磁炉炒一碟青菜,就是两个人的晚餐。记得妻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青菜一定要吃完,不给剩,肉菜可以剩。”
之后,这种省,从梧州延续到了容县,又从容县到玉林城区。尽管搬了四五次家,很多东西都舍不得扔。一张大床,和一个盖桌上剩菜用的竹篾大盖,被我们从容县带到玉林,又继续使用了十多年。
那些手指缝里省出来的钱,逐渐变成第一辆摩托车,第一辆小车,以及房子。
虽然一路都在省钱,钱也一直都是那么缺。
曾经,想赚大钱的欲望充斥头脑,我前后凑了近三万炒股,其中两万被炒成灰烬。
曾经,头脑发热想着做代理做业务翻身致富,结果最后还欠了一屁股债。
而妻子她,嘴里是骂着,行动上,却一分分地省着帮我,一起还了数年的债。
多年来,在医药业,我们向苦而行。证书方面,晚上边带娃边看书刷题备考,从药师到主管药师,从执业西药到执业中药,只为想着未来可以多一份未知的保障。
技能上,从中药制剂到中药饮片,从钻研GMP到熟悉GSP,从医药公司到连锁药房,从部门经理到质量副总,到负责新公司筹建验收,一份份的履历在充实着。
从名不见经传的职场小兵,到在小城医药圈里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一起走过了二十年。
当然,性格随和、天赋不高的我们,也没有过上理想中的生活。所以,节衣缩食的日子,是那么的漫长。
印象中,儿子和大女儿读小学时,几乎没伸手问父母要过零钱买零食,我们也没有像一些家长那样每个星期固定给他们。
转眼,儿子马上读高二,那几乎和大学接轨的私立高中的伙食费,心里也能坦然接受了,可能,当是给他童年困窘的补偿吧。
因此,七夕节,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多眼中的期待。常年省吃俭用的我们,默默努力前行的我们,只希望无病无灾,细水长流,日子一天能比一天好。
也希望,孩子们以后不会再重复我们这些年的辛苦道路,能更快乐地生活。
祝大家七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