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 欢迎转载
《百鸟朝凤》看完了,之前读过和菜头的吐槽评论,也读了色色猴的准致敬文章。在自己憋了这么久的情况下,我终于忍不住,去把这部最近时间在话题的风口浪尖上的电影看完了。吴天明先生不容易,整部影片表现未出我的意料,就讲故事而言,我觉得还是有可讨论的地方。
恰巧,昨夜看完郭德纲在《奇葩说》的男神表现,我想起了老郭当年,那时他在央视念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几乎是一夜爆红。
老郭爆红的时候,我把他在德云社小剧场的视频全看了个遍,最喜欢的是他与张文顺老先生的《论相声五十年现状》了。笑中有泪,泪中让人思考。
有关文化传统保护的问题,讨论的人很多,这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但是,这部电影演完以后,对唢呐这门技术的传承,有没有深刻的影响。我的感觉是,看完这部片子,唢呐彻底完了。因为到最后,这部电影没有任何答案。甚至,启示都没有,只有不断地感叹,感慨,就好像《老炮儿》,一直在喃喃自语“这帮孙子,压根不懂规矩。”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撑个大喇叭,到处喊,咱们的传统,太多,太丰富了,要发扬,要光大,再不发扬就都完了。要让别人知道我们从前的好玩意。我并不排斥传统,但我很讨厌用传统来绑架。
天鸣在电影中最多说的一句就是“我跟师傅发过誓的”。我觉得,那个誓言,应该是把唢呐吹好,然后做成事业的誓言。而不是抱着一项养不活自己的屠龙之技。其实,很多传统不正是被一些不肯创新,抱残守缺的所谓守护者给守“死”了么?
做大事,最需要大智慧,如果带着一个班底,不先想着把这帮人养活,过好。先生存再发展,只是一根筋地死拗。这种传承,有何意义呢?
郭德纲在相声不赚钱的时候,写剧本,唱戏,客串主持人,各种门路赚来的钱来撑德云社。所谓“小车不倒只管推,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是推小车的人可都是吃喝拉撒的大活人。郭德纲撑过去之后,现在生活好多了。整个德云社,甚至相声行业的红火,大家有目共睹。
而剧中的天鸣,活揽不下,揽下活叫不齐人,碰到西洋乐队,不学习,只发晕。满脸表现都是“我发愁我发愁,我有个誓言我发愁”。年少之时无想法,长大以后没办法。要真拿人作比较,南唐后主,北宋徽宗,都是这号人,自己玩的挺high,就是不会做事业。
吃货觉得,对一个传统最大的传承就是让这个行当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进来。而不是孤芳自赏。焦三爷片中那句“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我很赞同这种对技艺追求极致的说法,但很反对用这种借口来批评“这届观众不行”,从而不求新求变。谁敢能说郭德纲在相声里面没继承传统,没发扬传统?
说了传统传承这么个大题目,我们还是说吃货的本门功课吧,就是激励人,对于人生而言,我特赞同“坚持”的做法,但我坚决反对“坚持的傻逼最终牛逼”的说法,这种说法很容易把坚持工作里面的理性思考,简单化为“无意义重复”。
任何坚持都需要灵活机动地思考,小到战术,大到战略。见招拆招是成事成人的最基本原理。要是这些道理想不通透,那最终坚持就只是固执。而那传说中坚持的傻逼……仔细想想,咱们村里的傻子,这十年过去了,他也只是坚持成了老傻子而已。
所以,吃货以为,不光百鸟朝凤里面缺个郭德纲,不光如此,每个人要想成功都得在心里藏个能坚持,又灵活的郭德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