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菜市上看见一位老人捧这芍药从小巷子里出来,看见深粉色的花骨朵,心中一动,不由自主的钻进巷子找卖花人,未果。
今早遇到了卖花的农妇,满满两竹筐的芍药,约莫10个花骨朵一把,用棕榈叶子扎好,整整齐齐的码着。
一元一把。我买了四把,剪去绿茶瓶子的瓶口,正好,美美的芍药瓶插。
有外乡人问:是牡丹吗?
我说:“是芍药,传说中中国的情人花。”
外乡的情人动心了,赶去买了。
芍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最早见于晋代(公元265年-420年)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重瓣品种。在唐、宋、明之际,芍药与牡丹并称,牡丹被称为花王,而芍药则称为花相,乃以牡丹为第一,以芍药为第二。
芍药似乎比牡丹要朴实很多.牡丹总是很娇气名贵的种植在专门的苗圃或高档的花盆里,而芍药则是在田间院后成片的种,并不是为花,而是为药,花不过是意外的收入,所以,种芍药的农家并不贪心,很便宜的卖。每年暮春,我们这些买花的人则总是意外的得些美丽得邂逅。
著名的多情才子秦观秦少游写过一首《春日》,有“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的语句。
每年的春末夏初,汉中的某个山涧总会开出婷婷婀娜的花朵。远远望去,红红烁烁,花容卓约。微风过处,卷卷绵绵,层层跌宕。
都说牡丹是花中之王,殊不知,牡丹是依芍药而得名,古称“木芍药”。二者除花期早晚和木本、草本之分外,生长习性、花朵等都极其相似,在国际上被通称为牡丹。
“婪尾春、没骨花、余容、犁食、黑牵夷”都是芍药的别名。亦是美丽的名字。不禁让人联想起清透秀丽的国画颜料来。
《诗经·郑风》中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又董仲舒云:“芍药一名将离,故将别赠之。”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只知道古时人们折柳送别,却不知亦有将离含情。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多情花”。
芍药之有情,正如人之有情也。姜夔的诗句:“念桥边 江药,年年知为谁生?”汉江的山涧边,有绿水的缠绕,芍药的花朵才更显娇媚吧。